游灯
陈永林
元宵这天,天还没黑透,鄱湖嘴村便响起一阵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还夹着冲天炮“轰”“轰”的巨响。炸雷样。藏在树上的麻雀受了惊吓,惶惶不安地从这棵树上飞到那棵树上。狗不知出啥事汪汪地对着天空慌叫。鞭炮响过后,村人便过元宵,菜自然很丰盛,鸡鸭鱼肉摆满了桌子。
吃饱喝足后,把桌上的碗筷撤了。在桌上倒点白酒,拿抹布擦。桌子抹得干干净净,没点油迹。然后再桌子上放上糖果与烟。
等游灯。
鄱阳湖一带有游灯的风俗。元宵节这天晚上十几个年轻人拎着亮亮的龙灯进一家家人的门,在客厅里走一转,拎灯笼的人齐声喊彩:龙头进门笑嘻嘻。看热闹的人跟着吼,好啊
拎灯的人再吼:手拿剪刀剪龙须。
看灯的人再应:好啊
剪得龙须生贵子,好啊
生的贵子穿袍衣,好啊
穿得袍衣做皇帝。好啊
主人把烟一包包地往拎灯的人手里塞。拎灯的人一人能得一包烟,看热闹的男人一人得一支烟,妇女小孩得几颗糖果。鄱湖嘴村是个大村,一百多户,近一千人,一晚上下来,拎灯的,看热闹的都大获丰收。
康林吃过饭后,没在家等游灯,而是带着二胡出了门。康林出门时,父亲问,你去哪﹖不游灯﹖康林说,心里烦,去外拉拉二胡。父亲知道康林是不愿看到龙灯在自家门口熄。
龙灯大多在村主任门前燃亮,称起灯。灯在谁家门前起,谁家这一年就过得顺顺利利。因为起灯时,邪气,鬼魂被驱赶跑了。有起灯自然就有落灯。落灯指灯被熄灭。在谁家落灯,邪气鬼魂就落在谁家,那这家人一年的日子过得磕磕磁磁的。因而谁也不愿意龙灯在自家熄灭。但龙灯不可能一直亮着,总得熄。村里那些势单力薄的人家便成了倒霉鬼,灯便总在他的家门口熄灭。
康林一家因是外来户,又几代单传,因而龙灯便年年在他的家门口熄灭。其实村里外来户不止康林一家,有好几家。可那些外来户都比康林家强,有的是人丁兴旺;有的是人有出息,在县城吃公家饭;还有的是人少,可敢拼命。有一年灯落在虎生家时,虎生拎着扁担打伤了几个拎灯的,次年,再没人敢在虎生家落了。
龙灯在谁家熄灭,那这家被村人瞧不起,还可任意欺负。男的难娶到老婆,女的难嫁出去。女的自然不想一嫁过来受一辈子欺负。
康林一万个不想龙灯在自家门口熄灭,康林也试着想过不少办法,巴结村里那几个有势的人物,但那些头面人物连看也不看康林一眼。又如康林请拎龙灯的人去餐馆吃饭,可人家吃了饭,把嘴一抹说,龙灯不在你家熄那在谁家熄﹖康林也想像虎生那样拿根扁担打伤几个人,去年康林拿了根扁担,却没胆量冲出门。即使冲出门,康林又能怎样﹖康林身子弱,因是独生子,父母极其溺爱,啥农活也不要康林做,因而康林被养得细皮嫩肉,一点力气都没有。没力气的康林自然打不过人家。
康林来到村前的山坡上,坐下来,拉起二胡。康林拉的是《十月单身》:
五月单身节又来,
单身脚下无双鞋;
别人没鞋老婆做,
单身的鞋从哪里来。
二胡声凄凄哀袁,让人听了眼圈子发红。
村里的鞭炮声此起彼伏。龙灯进了谁家,谁就放鞭炮,喜庆的鞭炮声同悲凄的二胡声极不协调。鞭炮响时,二胡声被鞭炮声掩盖住了。但康林仍闭着眼拉他的二胡。
连腊梅来到眼前,康林也没发觉。
腊梅待康林拉完了二支曲子,终忍不住拍拍康林的肩,康林哥,能否拉首欢快的曲子﹖听你这曲子,心里凄凄的不好受。康林说,我拉不出来欢快的曲子。腊梅说,我知道哥心里苦,我能帮哥。康林摇摇头,怎么帮﹖你帮不了我。腊梅说,只要你娶了我,那些拎龙灯的人敢在你门口落灯﹖
腊梅是村主任的女儿。如果娶了腊梅,自然没人敢在村主任的女婿门口落灯。
你父母决不同意的,再说你并不爱我,只是怜悯我。康林的心又冰凉凉的。腊梅说,要我父母同意干吗﹖只要我们同意就行……
又是一阵鞭炮声,腊梅的话被鞭炮声淹没了。
许久,鞭炮声没了。康林说,我准备明天去广州打工,我不想再在村里呆了,我一天也呆不下去了。我情愿在外讨饭也不想回来。
腊梅一直陪着康林。
龙灯进了康林隔壁家,下一家进的就是康林家。腊梅说,我要阻止他们在你家门口熄灯,腊梅说着就向康林家跑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