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八、文品与人品的分裂:6、牧羊“苏武”变“李陵”

(2010-05-13 11:30:39)
标签:

转载

愿喜欢周作人文风的人能够有立场而不喜欢其人品!

    在诗歌创作上,人们习惯把苏武与李陵并列,杜甫就说过“李陵苏武是吾师”的话。但二者的人品却截然不同:当被匈奴所困滞留异域时,一个受尽凌辱,牧羊十九年而忠心不改,保全了民族气节;另一个经不起威逼利诱,投靠匈奴而大节有亏。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有位著名作家,在日军入侵时,开始试图效仿苏武,最终却蜕变为李陵,成为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工具,他就是周作人。

    周作人是鲁迅先生的二弟,早年曾与鲁迅一齐留学日本,后来因为闹矛盾,不知是文化观念上的还是私人生活上的,兄弟二人反目成仇,终生不睦。周作人与鲁迅一样,曾对五四新文学运动作出过重要贡献,他的《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两篇论文,对新文学创作具有重大影响。他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曾出版过《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永日集》等散文集,他早期的散文勇于针砭时弊,猛烈地抨击封建礼教的罪恶和反动军伐的黑暗专制。另外,他还是一位著名学者,其《中国新文学的源流》,首次系统地论证新文学与古代文学的内在联系,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抗战爆发后,老舍、梁实秋、巴金、杨振声等著名作家,纷纷离京南下,转移到大后方,积极宣传抗日,坚持文化抗战。而周作人则因害怕颠沛流离的生活,眷恋故居“流水斜阳太有情”的安宁,坚持不肯离开已经沦陷的北平。当郭沫若,茅盾等几十位作家联名写信劝他迅速南下共赴国难时,他曾表示:自己绝不当汉奸,请千万不要把他与留在北平的文化人当作“李陵”,他只是想在北平作以译书、教书为生的“苏武”。但没过多久,这位扬言要做文化界“苏武”的人,在日特和汉奸文人的威逼利诱下,竟伏伏贴贴地成了他们的座上客,并担任月薪两千元的伪教育总署督办。任职期间,他迎合日本侵略者的需要,兴办汉奸教育,鼓吹“大东亚建设”,当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地屠杀我国人民时,他却连续不断地发表文章美化日本生活,称东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更难忍受,他曾经头戴日本军帽,身穿日本军装,腰挎日本军刀,对中国青少年团训队进行检阅!

   对周作人的以身侍敌,进步文化界在当时就做出了明确地评价:艾青的《忏悔吧周作人》一诗,以雷霆万钧之势谴责周作人的叛逆行为;他的一个在北京读书的侄儿,因不满叔叔认贼作父,自杀身亡以示抗议。郑振铎从文学史的角度作出公正的分析:“在抗战整整十四个年头里,中国文艺界最大的损失是周作人的附逆。”奇怪的是,今天的某些是非不分的学者,竟然因佩服周作人的文学造诣,煞费苦心地为其汉奸行为辩护。这种辩护,由于忽视了周作人文品和人品严重分裂的事实,所以难于自圆其说。其实这样做是完全不必要的。对于周作人,我们可以依据文学的标准评其作品,依据道德的标准评价其人品,并从他人品的缺陷中寻找其作品成功与不足的教训,否则便会步入反历史主义的极端。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