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说<<鉴宝>>插图

(2010-03-20 18:32:26)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的作品

鉴宝
凌鼎年
省电视台自去年始,新开了个“赏宝鉴宝”栏目,没想到收视率直线攀升。
后来,每周一次的赏宝鉴宝成了不少市民翘首以盼的栏目,每次这栏目播放后,就成了第二天乃至第三天市民们饶有兴味的话题。
市民关心这栏目,爱看这栏目,一是每次都有宝物出现,是真是假,被专家一细说一分析,确实增知长识;二是这鉴宝的最后一关是专家估价,这很撩拨人心的。譬如张三这家伙十年前花3000元钱买的一个瓷瓶,被专家们鉴定为明成化年间的官窑梅瓶,其当今市场价为150万,这能不让人眼馋心馋,嚼舌头嚼上半天吗﹖就算是假的,也来劲啊,您想想,李四郑重其事把一幅祖传的唐伯虎《梅花图》,拿去鉴定,原指望值个几百万,结果被告知乃仿的,最多值三千五千,那持宝人顿时脸色大变,这不也让那些无宝可鉴的小百姓生出些平衡感来嘛。
总之,真宝假宝,都让小老百姓觉得看这栏目消遣、来劲。
住北濠弄的阿斌想起他爹临死前曾说到三眼葫芦瓷瓶,可惜没说完就咽气了,他估摸这东西兴许也是个宝,说不定也值个三万五万呢。
阿斌犹豫着要不要拿到电视台请专家鉴一下宝,如果真是宝,闹不准是笔外快收入呢,只是万一是假的,那岂不要被人笑话。是呀,谁会相信我阿斌家会有宝物呢。说起来自己一身制服,派头不小,对外称任职保安公司,其实不就是个看门的嘛。父亲退休时算是物流公司的,其实当年是搬运大队扛重活的苦力,我们这种人家能有宝吗﹖
不过阿斌最后还是把家中的三眼葫芦瓷瓶拿到了电视台。
那天鉴宝的是省收藏协会副会长冷观之。据主持人介绍,冷观之是瓷器鉴赏专家,还著有鉴赏瓷器的专著。
阿斌的三眼葫芦瓷瓶亮相后,主持人先问阿斌瓷瓶的来历。这叫阿斌为难了。他只知道是父亲收藏的,至于是祖传,是买的,是朋友送的,抑或是捡来的是偷来的,他实在说不出个所以然。
主持人不无遗憾地说:被称之为宝的,往往流传有序,像你这种无来历无出处的,多少要打点折扣。
阿斌心一凉。
轮到冷观之出场时,阿斌的心吊到了喉咙口。
冷观之戴着白手套,翻过来翻过去,看了好一会儿,终于说道:“造型太漂亮了,这种三眼葫芦瓷瓶民间极少使用,乃宫廷之物。”
阿斌对瓷器鉴定是外行,但连看了多期鉴宝赏宝,也知道只要是宫廷之物,往往值老价钱,心中一阵欣喜。
冷观之又指指三眼瓷瓶说:“这是哥窑款式,然而,属于高仿,应该是清代晚期仿明成化年间的款式,为高手所仿,几能乱真。”
阿斌此时的心已扑通扑通乱跳,他听说过哥窑,知道很有名。此时,他最关心的是到底值多少钱。
冷观之最后的估计是30万。
阿斌差点晕过去,他没想到扛苦力活的爹给他留下了这么值钱一个宝贝,他真想喊一声“老爸万岁!”
阿斌万万没想到第二天就有一西装革履的中年人找上门来,开门见山说要收藏那三眼葫芦瓷器,来人很爽直,他说:“冷观之说值30万,我信他,我出38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怎样﹖”
阿斌没想到又长了8万,那个开心啊,他刚想说:行行行可转而一想,不行,他这么爽快又加了8万,说不定还能让他多出些血呢。就狮子大开口说:“50万,一口价”
来人笑笑说:“瓷器行情你懂不懂﹖告诉你我是图个吉利给你38万,过了这一村,就没那个店。不卖,拉倒。”说罢,提起密码箱要走。阿斌一看财神爷要走,连忙答应38万就38万,成交
那一夜,阿斌几次从睡梦中笑醒。
大约半年后,有个匿名电话打给阿斌,说你出手的三眼葫芦瓷瓶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拍到了260万港币……
阿斌听得像傻了一样。
上当了上当了,上了那个冷观之的当了。
阿斌请了律师去找冷观之。
冷观之很不以为然地说:“我告诉过你,你那是高仿,既是高仿,必有原物真品,看来是我们这档节目把原物真品引出来了。”
冷观之说得滴水不漏,律师也无话可说。

小说<<鉴宝>>插图


阿斌十分怀疑那西装革履的中年人是冷观之委托他来的,可惜阿斌没有证据,只能在家里大骂冷观之是大骗子。不过骂归骂,他对“赏宝鉴宝”节目确实是看上瘾了。
(选自《北方文学》2010年第2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