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一生当中,有幸接触到不少良师,甚至不乏名家大腕,然而今天,我在这要讲的却是我童年的美术启蒙老师.一个普普通通的美术基层工作者.
事实上,以今天的评判标准看,她既没有教师资格证,也不是国家正式编制,只是挂在街道办事处之下的一个临时工.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家庭妇女,却在我人生道路上实实在在推了我一把,扶着我走了一程又一程……
民间有句口头禅,家有两斗粮,不当孩子王.在我童年时代,教师是个很被人看不起的职业.更不用说我这位连小学老师都不是的启蒙老师的境地了.当时市少年宫之下,有各区少年宫,区少年宫之下,有各街道办事处的少年之家作为基层孩子的课余活动集散地.我就是在一个郊区少年之家里,遇见这位让我终生难忘的老师,从而逐渐走上美术之路的…….
在上学前愿意涂涂抹抹,临摹点小人书(连环画)什么的,学校让大家画点东西作为挑选的依据时,我就画点交上去,就此与这个少年之家结缘.但开始并没固定在美术组,而是兼职同时也在书法组和音乐组里混.后来感觉到这位美术老师对我真正用心.才完全转到美术组来.
那时的学画条件和今天是天壤之别,所有的参考书籍都是这位老师的私人珍藏,什么笔记本的封面,报纸杂志的剪贴,语文课本的插图,包括过年贴在墙上的擦笔年画.能利用上的都利用上了,只要有好的画就把它们汇集在一起,这就是我们十几个孩子们的学画范本.
小学的课程还不紧,每到周五或者下午没有课,附近小学的孩子们就来到这里画画,老师一边教我们一边鼓捣那永远也不热乎的炉子给大家取暖…….半年下来我的进步很突出,老师也格外喜欢我,有了鼓励和表扬,我的劲头就更足了.
学期结束时,老师送我支炭笔,我可以在临摹时画得和书上一样的黑了,
过年时,老师送我一个一元五的小石膏像,让我照着写生….
我们师生的感情越来越深,走得也越来越近.
老师的家庭生活并不幸福,尤其是婆婆厉害,经常打骂我的老师,可当时我还小,哪懂得老师受气后还要给我们笑脸的难啊……..她对大家就象自己孩子一样,缝缝补补洗洗涮涮的,连那种坏孩子也不歧视,好多学生不叫她老师,而喊姨!
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可以在美术比赛屡屡拿奖的时候,老师却放弃了让我作为她的教学成果为她争得荣誉,而推荐我去市少年宫学画.
只是为了我的发展!
这是需要勇气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因为我到了少年宫就要作为少年宫的代表参加比赛,那时候我就是她的竞争对手了,而她的转正和工资待遇以及住房都是和这挂钩的啊……

慢慢的,我找老师的机会越来越少,我家也搬离郊区来到市内,直到初中毕业我去她家告知去大连读书的消息,老师很兴奋,一再鼓励我好好学习.而那时我已经把她当成另一个妈妈来看待了,每到放假就去问候看望,到北京读书也是,直至我毕业后被复杂的人际关系搞得晕晕那几年,没常去看她,只让妈妈代我去探望,其实是自己觉得不好意思,辜负她的期望……
多年后我得知,那时老师也在经历着最艰苦的日子…….
再后来就是过年回家,妈妈告诉我:老师突然间去世了!!!!!!!!!!!!
不到五十岁就过世了,
人世间给多才多艺的她太多的不公和苦恼,让她积劳成疾……
抛下女儿和丈夫离去了,,,,,,
. 而我没能见到她最后一面!!!!
如今,我留得她的照片,还有给我改过的画,
但却留不住这个好人-------史秀云-------我的妈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