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熊猫爸爸"史蒂文森:看功夫片长大

(2009-04-24 13:57:38)
标签:

休闲

分类: 精品文摘

面对记者,一头金发的约翰·史蒂文森严肃儒雅、风度翩翩。如不开口,你一定猜不到他曾是熊猫“阿宝”和怪物“史莱克”等“不严肃”角色背后重要的创作力量。熟读《道德经》和《论语》的他,对中国文化的热情令人惊讶。这个5岁就想拍电影的美国人在好莱坞奋斗了大半辈子,可与记者的谈话中最多被提及的名字竟是胡金铨。

受邀“跨媒体实验室”为中国动画把脉,史蒂文森毫不遮掩地指出:“现今的中国动画作品缺乏想象空间和传统特色。”

中国故事就该体现中国绘画特色

去年,一部《功夫熊猫》让好莱坞的大银幕上掀起了一股中国热。该片导演约翰·史蒂文森日前受横跨动漫、创意、投资等领域的国际机构“跨媒体实验室”(X Media Lab)和苏州动画产业基地的邀请,来到中国为中国动画“开小灶”。经过三天的看样片、开讲座以及“面授机宜”之后,他有些遗憾地表示,参加此次大会的中国动画样片,目前还不具备“点画成金”的条件。他说最大的问题在于梦想和想像力的不足,就参与“诊断”的中国动画样片来看,不是成语故事、革命故事的“教材”图解,就是亲子主题的动物乐园,“真人电影也好,动画电影也好,最重要的始终是故事。”史蒂文森说,“而动画作品,应该创造出想象空间,表达梦想及其追求过程,才能赢得观众。”

史蒂文森透露,在筹备《功夫熊猫》期间,他率工作团队搜集了大量中国画及水墨动画的素材,《牧笛》等作品就令他大呼精彩。虽然《功夫熊猫》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动画,但他认为“既然要讲一个中国故事,就应该在技术和艺术风格上体现中国动画的特色”。所以,他把水墨动画的技术运用到《功夫熊猫》之中,背景加入了桂林山水元素,“过去我在博物馆里看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一直以为画中对山水的描绘是中国画家的特有的艺术想象表现,可真正去桂林走了一圈,我才理解,原来桂林山水真的就是画上这样的!”完成了具有水墨动画风格的背景后,为了使之能与立体透视的西方动画相结合,制作团队还依靠先进的电脑技术加以渲染,以确保水墨动画看上去并不像是“贴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