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一封家书》
(2020-04-12 22:09:15)
标签:
东北故事 |
分类: 小小说·东北往事 |
山东人老邱独自一人过活,老跑腿子嘛,住在夹皮沟有多久了?他自己都不知道。怎么知道哇?以前大清朝,后来中华民国,再后来满洲国,这么一闹腾,也就把人闹糊涂了。
老邱年轻时候闯关东,从山东一路向北,起先并未到黑龙江。他其实没有目标,走哪儿算哪儿,有什么活就干什么活。热河、内蒙、辽宁、吉林都呆过。活计呢,干得就多了去了,放猪,盖房,打围,割麦,插秧,扛大个儿……年轻,有力气,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没有操心事。想女人了,攒几个钱去逛一次窑子。自己觉得活得也算行,挺乐呵的。
也干过后悔的事儿。比如一次受雇跟着几个贼人,蒙着面,深更半夜去打劫一大户。领头的叫门墩儿,说好的不杀人,只要钱,结果出了岔子。那户主认出了门墩儿,说:
“门墩儿啊,你要是缺钱就吱一声,这是何苦?”
就这一句话,坏了,门墩儿开枪了。几个人自然知道厉害,也就跟随着开枪,把一家人全灭了。这也就罢了,家里一个还不会说话的小婴儿,惊醒了,大哭,老邱就向他开了一枪。当时没觉得咋样,后来想起来就后悔,想起来就后悔呀!那一枪不应该呀,小婴儿啥都不知道,杀他干嘛呢,造孽!
老邱年轻的时候不想事儿,过一天是一天,从来没寻思学一门长久手艺,长了些岁数知道后悔了,可是啥都不赶趟了,老了嘛。等他落脚夹皮沟,已经五十来岁了,还一身病痛,干不了什么象样的活计了。好歹别人帮着,盖了一座小泥房,开了一块菜园子,种点菜,种点香瓜、玉米,勉强活着。
一个三伏天,老邱一手拄着棍子,一手提着一只柳条筐,装了几只香瓜,挪蹭着去路边的胡记杂货铺,打算换点儿咸盐。杂货铺也兼做饭铺生意,伺候来往路过的人歇脚打尖。这一天杂货铺里面坐着几个陌生人,其中有一个五十来岁的山东人,听老邱和老胡说话,那人站起身,凑过来问:
“莱阳的?”
老邱说是。两个人一聊,居然是一个村的,必然多说了几句前因后果,那人有些激动,说:“俺的娘呀,你是拴柱吧?”
老邱说:“你是?”
那人说:“我是桩子啊。”
两个人好几十年不见了。那人就告诉他,“你老娘还在呢,总是念叨你,以为你没了,天天哭呀。你咋这么多年不回家呢?”
老邱赶紧问:“我娘还好吧?”
老邱就哭了,哭得两只手捂在脸上拿不下来。这时候门外的车老板子叫着上路,桩子也无奈,必须走。桩子就说:“哥,我这就回山东老家,我回去告诉你兄弟,告诉你老娘,你还活着呢。”
老邱说不出来话,就是哭,跟着桩子出来,看着他爬上大车,一会儿就跑没影了。不过,老邱听得见桩子的最后一句话,“你咋着就不回家呢?还是回去吧!”
老邱在路边呆呆地站着,站了好久,然后又开始哭,拄着棍子磕磕绊绊回自己的小泥房去了。
大概一年多吧,胡记杂货铺收到一封来自山东的信,信封上写着“烦请转交邱拴柱”。老胡就给老邱送去了。老邱并不认识字,又请老胡帮忙。老胡就给他念了一遍。这封信以老娘的口吻,开头就把老邱责骂了一顿,说,桩子回来说了你的事儿,你不孝啊,这么多年不回家,既不给家捎钱,也不捎信,真是白白生养你一回,老娘我都哭瞎了眼,哭白了头。大概是这意思,但信在结尾处,话锋一转,老娘又说,以上都是我一时的气话,你活着就好,赶紧回家来吧,老娘想你。
老胡念完信就回去了,他走的时候,老邱捧着信哭得哇哇的。
此时已经农历八月,秋风萧瑟。夹皮沟家家户户都忙着秋收,本来人家就少,白天更是不见人了,都在地里,直到傍晚的时候才见牛车吱吱呀呀回转而来,车上的人都累得瘫软在高高的豆秸垛上,或者苞米棒子上。整个秋天他们都会这样忙得抬不起头来。还有土豆白菜萝卜要收。一切都弄得妥妥的,他们才能心安理得地猫冬。
过了二十来天,老胡突然觉得有点儿事儿,啥事儿呢?又想不起来,他在杂货店里转圈圈,转了几圈,嗷的一声,出门直奔老邱的小泥房子。他往老邱的菜园子里一瞧,就有一种不详的预感,只见园子里的茄子秧,辣椒秧,倭瓜秧,和其它菜秧子,被秋霜打得蔫在地里,没人管,看起来一片狼藉。院子里也落叶满地,没人打扫。老胡开门一看,老邱吊在大梁上,已经僵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