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三毛:能够一生做自己是最大的快乐

(2011-01-07 16:03:55)
标签:

转载

分类: 美文转载

 

 

http://s15/bmiddle/71147c50t98f235095b8e&690



◎送给好友的礼

再次展读三毛亲笔写的作者简介,调皮的她自述“出生在20世纪的某一天”,可惜她来不及陪我们走到21世纪的今天。

其实至今我还是不认为三毛是蓄意自杀的,我个人认为或许是忧郁症的困扰,毕竟直到现在医学进步之后,才比较被研究了解到存在一种所谓无法克制的类似解离的暗示行为。只是她的心灵感应极强,不只在写作的细腻思维上,也同样在于三毛对自己可能的“人生大限”上──冥冥中三毛似乎预先产生一种敏锐的预感意识,却无力回天的直觉。

其实三毛真的是具有某种奇特通灵能力的人,竟然能与死去的人当场笔谈,包括我、倪匡、李涛、张开基等多人均曾亲眼目睹并撰文纪录过。我保留三毛与灵界笔谈后惟一同意流出外界的三张半亲笔真迹,因为那天所聊的主题正是──我是否该辞去电视主播工作而去深造留学旅行的抉择?当年并未渲染这段令人惊异的过程,现在看看反倒更能体会三毛上穷碧落下黄泉的传奇人生,却过得如此的艰辛坎坷。我也没想到今天自己的人生竟在关键时刻,接受那“灵”的建议。

个性特立独行的三毛从小就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初中二年级时,竟然因为老师怀疑她数学作弊而用毛笔画她的脸,再游行全校加以羞辱,以致于她辍学困在严重的“自闭症”中,还把自己关在房间自修了近八年。后来只身游学国外,定居遥远的撒哈拉与加纳利,又因为爱夫荷西潜水意外身亡,被迫结束6年神仙眷侣般的家庭生活,面对了生命中又一次最重大的打击。接着从荷西撒手人寰起,三毛就一直被严重的失眠与“忧郁症”折磨12年至死。

尽管三毛一直深受读者喜爱,作品的影响力遍及海内外,连我到江南水乡周庄,都惊讶地发现有人开了一家“三毛茶楼”纪念她。但是,她这一生几乎都是在精神与心灵的疾病煎熬中度过的。

撰写一封寄给三毛“最后的信”、准备这份送给三毛逝世20周年的礼物,前后足足花了我20年的时间,瞻前顾后的我好像感受到自己肩负了一点微妙的责任和使命,该为三毛多做些什么事吧!只是从自己青年时期与三毛相识,到了这样人生半百的分水岭上,我的心中也像《红楼梦》里“黛玉葬花”的心情──今日我可以帮三毛做的事,他日又有谁会为我做呢?我好像还没能找到这样生死不渝又饶富才情、理念相合的“爱人同志”。

如果我也算是个“拥有三百七十五把钥匙”的男人,那么,三毛内心孤独、高贵却又期待与人“狂喜沟通”的宿命,当然无疑烙印在我这个深藏在内心角落里同样孤独的灵魂上。至少到自己生命走近这个年纪、人生历经百般磨炼体验的我,此刻是完完全全、清清楚楚了解三毛的心情和期待。

◎写给知音的信

在约莫30岁那年得遇三毛这样的知音之后,尽管至今我早已旅行记录并造访了全世界五大洲一百八十余个国家,在上千个城市与上万个人交流感动,也长年工作在海峡两岸的电视、广播、音乐、文学极为多元的传媒领域里,却一直没有再能知交一位像三毛这样,在心灵与才情上都“旗鼓相当”的挚友。追逐理想的年少时光总以为生命漫长,那颗跃跃欲试的心情并不太懂得珍惜多如过江之鲫的朋友,因此所谓遇到一个能够沟通、彼此了解的朋友不免认为是一件何其简单的事罢了!直到现在人到了中年才知确实困难,特别想再遇到像三毛这样层次等级的“朋友”更属不易。未来如果再让我碰到,或许不会再让自己像当年那样在意别人的眼光与评论。但是,到底自己是不是真的就能跳开两人年龄差距的顾忌、不会拘束于双方都是公众人物的压力?──现在,我心中就算有再多把钥匙,也永远打不开这个房间了。

不过,写完了这本书、投寄出我送给三毛的“最后一封信”,也算交付给她20年来像成绩单一般的礼物之后,我终于渐渐领悟发现到:人生许多的“遗憾”,比如说没有接到三毛最后的电话、迟迟才读到三毛那封藏在新书里的信,反而让我更懂得把握珍惜现在每个当下的一切。命运里许多的“不幸”,比如说我和三毛无法再秉烛夜话谈古论今、我们不能完成一起旅行写作的心愿,反而鼓舞启发我必须独自努力去更广阔地开拓更丰富的人生。如同三毛母亲说的,在三毛的文学世界里最可贵的就是“爱”这个字,三毛无私的付出,我也细心学习感到终生受用不尽,试着把这份人文的精神传承下去。

今天读到这些文章、听到这些歌曲、看见这些图画与照片的人,都将温柔地接受我与三毛所播送的每一颗坚毅丰沛的种子,不经意就将在你的人生不同角落里,把这种不为名利、只藉温柔敦厚的人文精神生根发芽、传承不息。

我曾将三毛在台北的故宅,从1993年起开放了两年多的时间,给她海内外的读者免费参观。可惜经费不继,故宅老公寓的巷弄空间狭窄,无法登记为纪念馆;加上邻居也觉得受到打扰,还遭到白蚁肆虐,蛀坏了一大半三毛钉在所有墙上的木板,只有赶快把珍贵的三毛遗物全部搬移到我自己目前住的独栋楼房里,继续以电话预约方式安排不定期的导览参观,其中当然也包括了我个人更多五湖四海的旅行收藏。现在衷心等待有心人士提供更好的地点、更大的屋舍永久展示,以向文友,也让我们有一个长期固定开放的地方,一起追思这位好友——三毛。

想到这里,再抬头看看她傲笑在天际若即若离的音容神情,我真的还是心甘情愿像三毛那样,一生都如此傻傻痴痴地去做任何一件自己最喜欢的事──这应该就是三毛身为当代华文世界里的传奇作家,也身为我们永远的朋友,提醒我们所有读者的重点:永远不要放弃在自己长短不拘的生命历程里,去寻找那种来自于“能够一生做自己”而产生最大的快乐吧!

翻开我这20年来写过的日记本,惟有一页空白的——因为1990年的1212日,我随手在三毛住的荣总医院外采了几朵野花夹进去,没想到后来完全剥不下来了,干脆变成我生命里最特别的印记。

看着这样的花瓣凝结在它生命中最美的一瞬间,我仿佛又听见三毛跟我潇洒谈笑的声音……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