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 秘 财 神 礁2010年01月07日
(2010-01-07 08:03:26)| 分类: 散文游记 |
探 秘 财 神
礁
大连·黄盛国
“财神礁”是位于大连南部海域的一组礁群,之所以被叫做“财神礁”,按当地老渔民讲,是因为其周围大鱼多且凶悍,能大发“鱼财”,就像“财神爷”他老人家等在那里给你送钱一样,因此勇敢的海钓者,在那里上演了激战大鱼惊心动魄的一幕又一慕的“人鱼对话”……
水碧流急,浪涌波叠,褐黄色的岩礁形态各异,或为人形,或为怪兽。这就是位于大连南部海域的“财神礁”。水碧流急,浪涌波叠,褐黄色的岩礁形态各异,或为人形,或为怪兽,鬼斧神工,壁立于浩瀚无垠、碧波万顷的黄海之中。这就是旅游城市大连南部海域的“财神礁”礁群。(航海图上此处标明为“遇岩”)
整个礁群是东西走向,长约30米,宽近25米,海拔仅10米左右。中部被湍急的海流拦腰切断而一分为二。东部礁区较高,海拔近10米,上设有一早期修建的乳白色灯塔,是商旅船舶进入东北腹地黄金水道的“守护神”。西部礁群稍矮,且多孤立分散,人称“八块石”。当风急浪高时,其中部分小矮礁会被滔天的海浪吞没而难觅其踪。此处距大陆约22海里,地理座标为北纬38°20′18″,东经121°38′19″,人迹罕见。群区唯一的“居民”就是那些被当地人称为“海猫”的银灰色海鸥。
“财神礁”礁群内多沟汊险堑,西部礁石虽孤立分散但底部相连。这里的海鱼觅食疯狂而且出乎意料地“傻”。
1994年暮春的一个周日,我与两个日本钓友登上了这块钓鱼“圣地”。那天是农历十二,“枯潮”为中午12点57分,北风3-4级,气温约20℃。我们选择了一块凸型礁为落脚点,上礁稍做调整后,我便把大个沙蚕挂钩投入水,50克的铅坠瞬间触及海底。手抛钓竿刚把钓线绷直,竿头便一阵抖动传来鱼讯。扬竿回线,一尾重达400克的黄鱼被拎出水面。急忙摘鱼上饵,谁知刚下钩又有鱼中钩,有时甚至双钩对鱼同时出水。仅一个多小时,便有近二十斤鱼获。中午11时“枯潮”。我们选择在礁区西南的一块礁头做钓点,仍挂上大个沙蚕,片刻间又有鱼讯。一尾500克左右的大六线鱼中钩,浑身暗黄,壮若小猪……仅此一钓点,不到二个小时又获鱼30多千克。临近下午1点半,有一艘万吨巨轮打此远处经过,掀起一排大浪,把摆在礁石上的鱼饵盒冲走了。那两位日本钓友立时望着我急得象驴拉磨般的直转圈,我也不禁破口大骂那俩鬼子用鱼饵后没重放回高处。但就在我脱下刚才被涌浪打湿的夹克衫准备拧干海水时,脑间忽然“灵光一闪”,这白里透着银亮的夹克衫“尼龙绸”衬里如挂上钩去,说不定能“骗”上一回?我将夹克衫衬里割下一条截成两寸把长的布条挂在钩上,开轮放线,刚到海底,那竿稍便急速抖动。“中鱼!”我不禁喜出望外,收线至海面竟是一尾750克左右的大黑鲪。摘鱼再下钩待再次扬竿,上下双钩又有大黑鲪、大六线鱼挂在钩上。那俩日本钓友不明就里,蹦到我跟前抓过钩组一看也不禁喜笑颜开,嬉皮笑脸的返身奔向我晾在礁面上夹克衫。这俩鬼子倒不客气,每人割下足有巴掌大小的一块衬里,割成条状下钩施钓。
返航途中,我粗略地估算了一下,三人共有一百二三十斤鱼获,其中至少有四、五十斤是用我的夹克衫换来的。在此,我建议若有钓友来“财神礁”矶钓,不妨带上些假饵,以免出现类似本人在“山穷水尽”时,将一件好好的衣服割烂的情况。“未雨绸缪”当是上上之策。
“财神礁”礁区不仅各种海鱼的密度大,而且鱼的“个头”之大也非近海之鱼所能比。大连当地的老钓友们传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左右,曾有人在“财神礁”钓上一条20多斤的黑鱼(黑鲪)用自行车装运,鱼身在车上,那尾巴还拖在地上。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中期我也曾在“财神礁”上斩获一尾7斤多的黑鲪。
一个仲秋前后的日子,我与几个钓友上午九点多登上“财神礁”矶钓,潮水已经“落”到底了。那天我配备了“海潮”牌海钓用多节钓竿,长约3米左右。钓饵是大个沙蚕。整个上午的钓况可谓“牛市”:那装鱼获的大鱼护里噌噌地“见涨”。中午饭后,潮涨“多半架”,我穿越过几个礁头,来到那块似豆腐块状的四方礁面上。选择一处宽约五、六米,长约10多米的狭长水面作钓点。就在我放线沉底,探明水下情况后回轮收线的过程中,突然钓竿一阵大抖,竿稍猛然扎入水面,竿体弯似一把大弓,被一股大力拽入水底。我不由吃了一惊,急忙向后扬竿上提钓线,但哪里抬得起来。此时我犯了个大错误。我再次奋力向后扬竿,只听“咔嚓”一声,钓竿竟从绕线轮上方约半尺处齐齐断裂,钓竿的上半截顺着钓线一头扎进海里。我连忙扔掉手中的残竿,用手紧紧拽住仍抽动的钓线,发力狠命向后一拽,这回线倒是拽动了,我却被晃得一屁股坐在礁石上,钓线那一头的大鱼也顿时没了“消息”。当将前半截钓竿捞出水面,再看钓组时,下钩完好,而上钩却在系线的根部断掉了。我又取出一支“海潮”,将钓组重新匹配,用一长约25厘米的小细丝单式“天平”,下接一长约1米半的副线并结50克铅坠,拴上一个附有长1米、直径0.5毫米脑线的大号“方钩”,系于钢丝“天平”的转环之中,采用单钩施钓。钓饵是六线鱼皮。重新将钓组放至钓点,紧线绷直、快提慢落有规律地提拉钓组晃饵诱鱼。稍许,只觉手中钓竿“嘣”一声,紧接着猛然一紧,那“海潮”竿梢再次有两节扎入海面之下。我奋力扬竿收线,可那绕线轮就像锈死一样丝毫不动。竿体被水下一股大力扯得左右摆动,竿结处也发出可怕的“咔咔”声。我连忙将钓线绷紧,与水下大物周旋着。你要线,我不给,你松劲,我就拽。大约如此周旋了十分钟左右,我感觉钓竿上的力道已经有所减缓。于是,我略压钓竿,紧摇线轮回线,待再次将钓竿上扬时,那水下大物冷不防突然下窜!只听又是“咔嚓”一声脆响,那钓竿从竿梢的第一节插口处齐齐断裂开,顺着绷直的钓线又一头扎进水底,我被晃得又差点坐到礁石上。我手执残竿,急速收回几圈钓线,待线绷紧后“扬竿”,钓线那头明显还有着“力道”,大鱼没有溜走!这次的周旋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大约只用了五、六个回合,钓线那头就没了“劲头”,只有沉甸甸的感觉。我赶紧摇轮上提,不大功夫只见一条如大狸猫般,浑身闪着荧荧蓝光的大黑鲪浮出了水面!更可乐的是,摘钩时发现其嘴还有一根脑线,仔细一看原来是刚才绷断的那只小钩。看来“财神礁”的海鱼真是傻得可以了,光“记吃不记打”。“财神礁”那里不仅鱼的密度大,且时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大家伙”光顾。所以笔者提醒诸位钓友来“财神礁”海钓时,不仅要备上几支“粗壮”的钓竿,还千万别忘了带上大号海钓抄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备无患乃“善莫大焉”。
“探秘”战黄鲣
“财神礁”位于深海处,周围鱼种十分“繁杂”。大到“呲人鲨”,小到小绿鳍。所谓“鱼龙混杂、川流不息。”但财神礁最具神秘色彩的是一种浑体银白略带黄绿的大鱼。其形似马鲛,长可过米,力大如牛并聪慧过人,来去无踪,如梦幻般忽隐忽现。传说此鱼异常聪明,中钩后,除拼力抗争外,还会带着钓线沉下海底悄悄缠绕在尖利的暗礁之上,然后割断钓线逃生。种种传说给此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1999年的深秋,笔者“有幸”在“财神礁”矶钓与此鱼“邂逅”,方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那是一个大连地区刚经历一股南下寒潮之后,气温持续回升的日子。笔者与几个钓友搭乘海军登陆艇,登上“财神礁”矶钓。那天的装备是SHIMANO品牌2号和3号矶钓竿各一支,我还另备有一支韩国产4.2米的重矶钓竿,竿壁足有1.5毫米厚,配西玛诺4000旋压轮,主线为6号日产“达瓦”编织“布线”。当日的潮汐时间是下午2时33分“枯潮”,西南风3-4级。下午两点多钟,潮水开始“回流”。我来到一处紧贴水面的岩礁处钓点施钓并有鱼中钩。突然,钓友吴经理朝我惊恐地大喊一声“鲨鱼!”我头也没回,慌不择路拖竿慌忙转身疾步蹦上一块较高的礁石。刚想回头察看,猛然间手中的钓竿被一股大力向水中拽去,我大吃一惊,急转身将手中钓竿向上猛挺,只听“咔嚓”一声,3号矶钓竿从第三节根部齐齐断裂。再绕线扬竿至脚下,我不禁目瞪口呆,只见一个小孩拳头大小的血乎乎的六线鱼头挂在钩上,自鳃部以下不知被何物齐齐咬断。难道真是鲨鱼,还是……?我心头一亮:莫非遇上了“梦幻之鱼”?
扔下断裂的3号矶钓竿,我急忙取出那根台湾朋友送我的那根50号重矶钓竿,把大号浮漂穿于主线之上,并将一根长近一米、两头带转环的专用钢丝支线分拴于主线端和钢丝链钩的后把孔内。浮漂定位于水层1.5米左右,另取出一尾长约20厘米活蹦乱跳的六线鱼浅挂背部回到钓点。大约过了五六分钟,忽然,一道箭似的暗影贴着水面向离礁边七八米左右的浮漂方向扑去,霎那间,那大浮漂猛然下沉不见并伴着一股大力将钓竿狠狠拽向水下。我急忙抓紧钓竿,使劲倚向背后的礁石,脚用力蹬住礁面,并用力上抬钓竿,只听竿节“咔咔”作响,我试着摇轮收线,却未见丝毫转动。我同鱼周旋着,鱼拽我挺(竿)鱼松我拽(竿)。过了几分钟,钓线突然松弛,只见一道银黄色的身影带着水花在离我四五米左右的海面上腾空而起,足有一米多高!还没等我反应过来,那鱼又重重地扎入海底,溅起巨大的浪花,我顿时也被溅的衣衫尽透。如此有三四个回合,那鱼蹦起的高度越来越低,下拽的力量也逐渐减弱。经过近20分钟“鏖战”,钓线上的力道渐渐松弛下来,我加力挺竿收线,终于,海面上浮现出那尾浑体银白身长近米的大鱼。此鱼远视金黄近看则银白黄绿相间,特别是它那带状的翠黄色纵线从腮下直达尾部,色彩斑斓艳丽,耀人眼目。其头大嘴阔,整体呈纺锤形,尾如马鲛鱼呈叉状。上岸后“验明正身”,此鱼长88厘米,重达近10千克。后上岸经当地老渔民证实,这正是那传说中的大鱼,俗名叫“黄鲣子”、“黄鲣牛”。同时也创下了大连地区矶钓此鱼第一人的记录。
财神礁,一个让钓鱼人无法忘怀的钓鱼圣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