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变电工】特变电工董事长富豪张新自述投资人生

标签:
财经 |
转自理性的博客
【特变电工】特变电工董事长富豪张新自述投资人生(2009-10-13
12:00:45)
特变电工董事长富豪张新自述投资人生
【7/5/2004 2:10:00
PM】 来源:财经时报 作者:董长虹
2003年12月29日,股东大会通过了特变电工以2.3亿元完成对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的增资扩股,张氏终于将特变电工带上了一个新的巅峰,成为全球最大的变压器设计生产公司。
伴随着特变电工的成功,2003年,张新和一部分高管通过注册成立上海宏联,并使之成为特变电工的第二大股东,从而实现第一次管理层持股;随后上海宏联又以1.88%的持股比例,位列新疆众和(600888)的第五大股东,而该股的第一大股东正是特变电工,一周后上海宏联又以每股3元的价格出手,转让给上海宝山杨行铜材厂实现套现。
用父母的房产证掘来第一桶金
控制着50亿元资产、个人财富上亿元的张新其貌不扬,个头不足1.6米,配上不打领带穿的西服,活脱一个“刘老根”。
1987年,他在新疆昌吉变压器厂(前身是昌吉电气开关厂下属的一个车间,后被分离出来成为单独的工厂)工作了三年,眼看着厂子被忙着倒卖羊皮的厂长亏得要倒闭,张新决定离开变压器厂重寻出路,他和几位老工人辞行时,被大家含着眼泪挽留了下来。
1988年,张新承包租赁了变压器厂,由于承包人需缴纳1万块钱的押金,掏不起钱的张新只好偷来父母的房产证作为抵押。
他自称凭一股韧性,硬是从当地银行弄来3万元贷款,用于修厂房买设备购买原材料。他说:“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那位肯把钱贷给我的行长,这笔钱比我现在的任何一笔上千万元的贷款都重要。”
到1988年底,变压器厂就实现了盈利20多万元,而当年签署的承包合同要达到的目标不过才3.3万元。
此后,到1992年的5年承包期内,新疆昌吉变压器厂的净资产已经达到1100万元,上缴政府30万元,按照合同规定,张新可得分红(税后)190万元。
“不过我没有拿一分钱,全部投入到工厂发展中,并开始了第一次私募。”他告诉《财经时报》。
为了吸引资金,张新把1100万元净资产扣除非生产性资产,折合成900万元的净资产,以11比例融资,共吸引了300万元的个人股和350万元的法人股,令昌吉变压器厂的净资产达到1550万元。
http://www.hexun.com/Images/02/46/24626.jpg
1993年,张新将昌吉变压器厂改制成“新疆特种变压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原昌吉变压器厂虽然存续下来,只是以空壳的形式仅仅充当特变电工的股东。
1996年,张新又以11.5的比例,吸引了新的法人股东新疆电缆厂入股,发行3618万股,募集资金5427万元,公司更名为特变电工。这是张新谋划上市前夕最重要的一步。
走出新疆
1997年6月,特变电工上市,募集资金1.56亿元,昌吉变压器厂持股16.18%,新疆电缆厂持股12%,分列第一、二大股东。
2003年1月,昌吉变压器厂股造,并更名为天山投资,张新持有33.82%股份,昌吉市特种变压器厂员工持有38.38%的股份,战略储备股权27.80%。
特变电工上市后,张新就积极走出新疆。第一步就是以3000万元收购德阳电缆厂;在以后的几年间,又陆续控股了新疆电缆厂、衡阳变压器厂、天津变压器厂、鲁能泰山电缆公司、沈阳变压器厂等,在全国6大区部署电线电缆公司。
今年通过对新疆众和(600888)的收购,特变电工又完成了向新材料领域的扩张,今后特变电工将围绕输变电向新材料、新能源这些紧密度高的产业辐射。
谈到下一步,张新决定和国际工程承包公司、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等展开业务或资本合作,将特变电工的业务由单机出口向招标整体解决方案过渡。
再推一间上市公司
通过多次资本购并,张新已然锻造出一间“全球最大”,这最让他引以为豪。这个新疆人的另一神奇之处还在于,投资的每个控股公司都会在一年内扭亏为盈。
2000年,有线网络最热的时候,张也跟着发了一次烧,特变电工先后向新疆有线和山西有线各投资1000万元,但很快他发现情况并不如自己想像得那么好,自己并不懂有线网络,参股的公司又多为由行政单位改制而来,恐怕很难盈利。于是,他在有线网络热度依旧,很多行业外的资本大量涌入之际,全身而退。
2000年9月,特变电工和清华大学在新能源领域展开了合作,成立了新疆新能源公司,其中特变电工占32%、上海宏联占30%、清华大学占25%,余下股份由天山投资和一些自然人持有。目前,这家公司已经进入了上市辅导期,张的目标是让这家公司在海外实现IPO。
后一篇:长线牛股票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