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http://www.vos.com.cn/_CMS_NEWS_IMG_/www2/201509/17/cms_b8930f1dffcc4a55a39886d7cd0c063e.jpg
良岗圣王庙
http://www.vos.com.cn/_CMS_NEWS_IMG_/www2/201509/17/cms_5dd2fb3c7c78475dbd60f477f2489407.jpg
台湾信众赠送的石狮子
http://www.vos.com.cn/_CMS_NEWS_IMG_/www2/201509/17/cms_7e974d9cf73444d19430d7bcae14354d.jpg
良岗圣王捐款芳名碑
http://www.vos.com.cn/_CMS_NEWS_IMG_/www2/201509/17/cms_9ad7bf3e01554314849caf021f98686d.jpg
1991年台湾信众到圣王庙参香留影
http://www.vos.com.cn/_CMS_NEWS_IMG_/www2/201509/17/cms_2562583d9f20443d929bcfe877fca6b0.jpg
良岗圣王庙理事会秘书长何庆文接受记者采访
海峡之声网(记者廖一杰)长泰县坂里乡境内,有一座海拔1119米的良岗山,此山以崔嵬峻秀著称,又以林海茫茫闻名,观之青山绿水,又隐含温柔之美。而在山脚下的坂里乡坂新村,有一座良岗圣王庙,供奉圣王康义信、圣母严英。随着乡人渡海到台湾,良岗圣王信仰也传播到台湾等海外地区,成为两岸共同的民间信俗。
在良岗圣王庙理事会秘书长何庆文的带领下,闽台走亲乡镇行记者一行来到石碑社的良岗圣王庙,庙宇始建时间已经无从可考,只知坂新村比长泰置县的历史还久远。现存的良岗圣王庙,历有修缮,近期于1984年重修,基本保存古代建筑风貌。良岗圣王庙坐东向西,由门厅、厅堂构成,石砖木结构,宽9.1米、深12.5米,建筑面积114平方米。厅堂为单进式,前设三个门,门楣饰浮雕,图像为二龙戏珠、八仙过海等,门上悬挂“良岗圣王”匾。厅堂墙上绘有彩图,厅中设祭台,供奉良岗圣王、圣母等神明。
相传良岗圣王,原名康义信(591—652年),渤海郡人。其妻良岗圣王婆,原名严英(593—655年),辽西郡(今辽宁省义县)人。唐建立后,康义信受封“平獠除魔”大将军,夫妇奉旨入闽越岭南道平定蛮獠啸乱。夫妻俩凭借智慧和勇敢,平息了以潘公王为首的顽固獠寇,使社会稳定人民安居。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康义信在良岗山仙逝,皇帝下旨就地安葬,诰封“良岗圣王”,并建“良岗亭”作为纪念(后废)。“开漳圣王”陈元光到长泰亦为其挥毫称赞:“平息獠寇,造福於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短短二十个字,表达了先贤奉民为天、爱国惜民的博大情怀。在陈元光倡导下,漳州各地纷纷建庙供祀“良岗圣王”。当时在漳州倡建的“太初坊”庙,大门有一联:“良岗王朱笔安抚天下,关帝爷赤胆威邦定国”,将良岗圣王与关帝公相提并论,亦可见漳州人民对良岗圣王的推崇备至。
“良岗圣王信仰随着先人足迹传播到台湾,后面两岸建立联系,许多台湾信众都回来参香祭拜,捐资捐物”,良岗圣王庙理事会秘书长何庆文告诉记者,1999年,高雄鸟松区崇圣殿70多名信众带着台湾的良岗圣王神像第一次回乡祭拜,从此之后,几乎年年都有交流互访。2011年,良岗圣王庙门口一对精美的石狮子失窃,事后,在高雄崇圣殿商议之后,由台湾方面出资,到惠安雕刻一对石狮子安放在庙门口,期间,崇圣殿理事会与大陆的庙务方面一起挑石料,看造型,全程参与到石狮的重塑工作中。
据《漳州府志》和《根在海这边》记载,台湾良岗后裔建庙供奉“良岗圣王”多达二十多座,其中有高雄崇圣殿、台南良岗尊王庙、泉福宫等。经过几百年的传衍发展,良岗圣王在台湾已经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种圣王文化在台湾能几百年代代相传,也表明了台湾民众对根在祖国大陆的认同,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
如今,越来越多台湾信众前来寻根谒祖,割香朝拜。高雄县崇圣殿的代表,台湾乌松乡宝炜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春正,1999年前来朝拜供礼,赠凉伞一株为纪念。2001年黄春正又带队37人前来朝拜,在坂新村的良岗圣王庙前,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铭刻2000年以来众香客添的香火:2000年,台湾香客贰万元,2003年台湾李富邻200元,2006年台湾香客1000元、杨清瑞、何毓萍、李加亿、李宝顺等各200元……碑刻不朽,两岸乡亲的血脉亦不竭!
巍巍良岗山,屹立在故乡的土地上,见证着沧海桑田的变迁。而那一座座凝聚着乡情和亲情的良岗圣王庙,不管在大陆还是在台湾,见证着是闽台同宗共祖,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民俗相似,信仰相通,“重土爱乡”的炽烈感情,在这里升华。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