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政涛的《教育常识》有感
(2014-02-16 10:21:55)
标签:
教育 |
《教育常识》,作者李政涛,江西大余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领域优秀的教育人。本书的名字是教育常识,常识是什么,读完这本书特意去查询了“常识”这个词的解释,常识即普通的知识,众所周知的知识,一般的知识。这样一本“教育普通知识”的书,看完之后就里面所有的知识问自己,你是否在读这本书之前已经知道这些教育的基本知识,我很惭愧地自答一半一半吧。那么这本书对我在从事教育这份工作就有了更具体,清晰的认识,里面很多的观点引起了我对现在工作的思考。
书中一开始就提出了教育常识的根源即人性常识。而今天的教育大多已经违背了人性常识,一种教育倘若不把人性放在第一位,只把应试和谋生树为教育和学习的目地,使受教育者的头脑中充满死记硬背的知识,心中充满着谋生的焦虑,对于人之为人的精神性幸福感受越来越陌生,距离人性意义上的优秀越来越遥远。“为每个人的幸福生活而教育”,这句话值得我们教育者去探究,在生活的前面加了“幸福”二字,幸福是什么,怎样的教育是让受教者感到是幸福的,是让他能够受教并有助于他幸福生活的。要求我们要去关注学生的需要,并且要正确的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是我们教育者要去做的。去做一个开掘者,“源泉的开掘者”是本书告诉我一名教师应当所扮演的角色。
对于学生的评价,向来是教育者经常要做的。这个学生优秀,或这个学生是差生,评价的标准是什么?考试的成绩吗?一向不太赞成以成绩来判定一个学生的优秀与否。我们往往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常常有所成就的不一定是班级里那个成绩最好的,那么我们还这么纠结于孩子们的考试分数的高低做什么呢!因而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压力和副作用,甚至抵触学习,这样还谈何学习的兴趣。学生并无好坏之分,每一个孩子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特别之处,都有这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而学生在教师的眼里应该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