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坎多克文化 |
分类: 舞蹈 |
“伦敦奥运8分钟”来到国家大剧院,4月20-21日上演《无限》
很多中国人从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伦敦8分钟”里,第一次知道了英国坎多克舞蹈团——一个残疾人和非残疾人舞者组合而成的英国当代舞蹈团。在即将开幕的伦敦奥运会上,该团也将奉上精彩的表演。4月20日,舞团为中国观众带来的《无限》是“2012伦敦文化奥林匹亚”文化庆典的一部分,这是有史以来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最大文化庆典。《无限》委约英国顶级编舞创作,演出由《平行线》和《穿越》两部分组成,风华绝代的舞者(包括残疾舞者)来自英国和世界各地,展现了当今世界现代舞的最新风貌
以上图片属于舞台摄影里的舞蹈摄影,这应该是比体育摄影难度更大的动态摄影,我利用了EOS的最新的技术设备,使用高ISO保证快门的速度,打开小白兔的防抖功能,也尝试了舞台拍摄的多次曝光功能。结果令人满意,也得到了,该团导演的认可。各位影友如果有问题可以在此提出,我将尽量做出解答,欢迎评论和讨论
|
人生的很多际遇都是充满戏剧性的。我就是这样,抱着一颗自我安慰的心走进了国家大剧院英国坎多克舞蹈团的演出现场,又捧着满腔的沸腾兴奋的回到自己的世界里,久久不能平静。
英国坎多克舞蹈团这次来华,在北京有连续两天的演出,整场时间为九十分钟,分两个舞蹈部分完成。第一段名为《平行线》,第二段叫做《穿越》。在这个充满特殊力量的舞蹈团体中,由所谓残疾人与非残疾人共同进行合作,完成一幕又一幕的美好。因为组成者的特殊性和广泛性,于是我们可以在舞台上看到许多充满独立个性的演员,带着他们的完美与不完美,呈现发自内心的声音,甚至,我们可以看到轮椅旋转在舞台之上,却充满了那样的协调性。
第一支舞《平行线》是为2012年伦敦奥林匹克特别创作的作品,据说其寓意为国界和疆域。我是没有那么高深的水平去参透其背后的意义,我只是静静的坐在那里默默的感受。整个剧场始终都是昏暗的灯光,除了舞台,哪里都是黑暗,然而不一定静寂,虽然唯一的光照就明晰的围绕在舞台之上,却依旧显得昏暗,但是这份昏暗却带来一种放松的气氛。舞台上的演员有默契的表达着,他们的动作在大范围中是统一的,那些被编排好的内容,通过身体一一的叙述给观众,然而他们又是保持着自己的关系的,动作相同,却不互相追随,每个人都用温和的调子倾诉着自己的诠释。所有的舞步并不是整齐划一的,没有军事化的整齐,也没有芭蕾舞中的引领。一个人先行,另外的人平行,他们保持着同样的基调,并不相冲撞,却又都在讲着自己的故事。音乐就是那样平和的调子,融在舞蹈之中,陪着每一个动作,吟唱。
就是在这第一段舞蹈里,我泪如泉涌。
我可以清晰的看到一个姑娘某只细弱的胳膊,约是后天的作品,关于手掌几乎无法找到;我可以清楚的比较到一个卷发帅哥双臂的长度有所不同,在动作里参出差距;我可以明明白白的看着那男子随轮椅上台,又轻舞飞扬在舞友们的步伐中,用盘旋的方式在表达。我可以看到很多。但是在舞台之上,他们美得让人什么都看不到。
在那一个动作里,搭肩共舞的两个人配合默契,臂膀细弱的姑娘轻轻一甩,就划出了漂亮的弧线,那抹细弱显得分外温柔,竟然让同伴秀出了一种特有的味道,比之其他的舞者更充满柔情;在拥抱之中,卷发帅哥恰恰给出了一个动作的空隙,那缺少的部分正好是出口之处,让同伴的女舞者在欢颜中飞旋出去;轮椅则有它自己的故事,男子在其上用它来进行独述独舞,而当同伴们聚拢,他抛开了轮椅,依附在另一人身上,开始共舞。
那是真真正正在跳舞,而不止是表演。他们就在用自己的身体,讲自己的故事,在故事的大纲里运用自己的理解,默默讲述,还希翼着台下人的共鸣。那种肢体里的平和,偏偏让人心潮澎湃。
第二支舞《穿越》则比第一支的悠扬增强了节奏感,乐速稍快,舞步动作很妩媚,有风情含于其中,但是动作里又透着坚毅、刚劲。如果说《平行线》是轻松的讲述,《穿越》便是尽情的表达。身体在音乐中恣意,虽然每一举手一投足,都带着诱惑的情感,可是行为的跟进上并不松散。背景音乐的活泼明快,以及舞者动作的坚毅感,使得传达出的那份心情透着自由的快乐,就好像一直在寻找天地的人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那种让人欣喜、感动,并不像听了别人的故事于是被打动,更像是看了希望,于是被带动。让观众都忍俊不禁的欢快起来,为他们感到幸福,亦为自己去打气。
两支舞看得我很忘情,控制不住的是身体的感动与共鸣。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虽然一开始就知道该舞蹈团体的组成者中人员各异,也难免不会在表演之中被这些细节所吸引,但是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在那份心情中被忽略。甚至在我的记录表述中,对于使用所谓残疾人和非残疾人这样的词汇都感到惭愧。其实在那份快乐的幸福感里,真的有人要在乎嘛?!( 小佛搞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