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孩子为人处世的重要成语、熟语或古训

(2014-03-14 11:43:00)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方法

 我总会对孩子说:人的成功,做人是第一位的,学问是第二位的。

 下面的话竟多已流传了几千年,可见非常的有道理,值得经常看。

一,善:

1.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2.与人为善;

3.心安理得;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嫉恶如仇,从善如流。

6.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论语》);

 

 

二,懂感恩:

1.知恩图报;

2.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3.乌鸦反哺;

4.“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应该对你好,对你好的人,你就要珍惜”。

 

三,有爱心:

1.助人为乐;

2.增人玫瑰,手有余香;

3.君子成人之美;

4.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

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后汉书》)。

 

四,宽厚:

1.宽于待人,严于责己;

2.宰相肚里能撑船;

3.宽容大度(豁达大度);

4.多种花,少栽刺;

5.化干戈为玉帛;

6.得饶人时且饶人;

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

  “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

  互相怨恨。—《论语》);

8.不以一眚掩大德(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左传》)。

 

五,真诚:

1.诚实守信;

2.言必信,行必果;

3.守口如瓶;

4.光明磊落。

 

六,虚心:

1.闻过则喜;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3.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4.不耻下问;

5.三人行,必有我师;

6.集思广益;

7.扬长避短;

8.戒骄戒躁;

9.满招损,谦受益;

10.功成不居;

11.虚怀若谷;

12.慎言谨行;

1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

   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

   准;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

   那样的缺点或不足。—《论语》);

14.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15.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

   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警

   世通言》)。

 

七,将心比心: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解铃还须系铃人;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

   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左传》);

4.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

   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

   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明代谚语)。

 

八:自力: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求人不如求己;

3.不怨天,不尤人。

 

九,防人之心:

1.人不可貌相;

2.知人知面不知心;

3.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4.听其言,观其行。

 

十,交往:

1.礼尚往来;

2.一视同仁;

3.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4.见如初识(“人生若只如初见”出自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木兰辞 拟

   古决绝词柬友》,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如果能像刚刚相识的时候

  好而又淡然,没有后来的怨恨、埋怨,那么一切还是停留在初见时的

   美好为好”);

5.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

   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

   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论语》);

6.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

   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论语》);

7. 不迁怒,不贰过(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论语》)。

 

十一,体态:

1.落落大方;

2.心平气和;

3.平易近人;

4.大智若愚;

5.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

  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

  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论

  语》)。

 

十二,规律:

1.有其因,必有其果;

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未雨绸缪;

4.天时地利人和;

5.防微杜渐;

6.三思而行;

7.小不忍,则乱大谋(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

 “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论

 语》);

8.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论

 语》);

9. 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

  自己的言行招来的。—《增广贤文》)。

 

 (注:此为作者自行整理未必完整,并在教育中切忌成段灌输,可结合具体事例循序渐进为之或偶尔为之,即需从具体效果出发为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