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卖油翁与庖丁的两种人生样态
(2025-04-19 21:44:17)
标签:
教育反思 |
分类: 随笔 |
《卖油翁》和《庖丁解牛》,是我们在中学语文课上学习过的两篇文章,印象很深刻。查阅人教版语文教材,《卖油翁》收录于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庖丁解牛》收录于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两个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欧阳修在《卖油翁》这篇故事最后,还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思考题——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如果把这两个故事放在一起比较阅读,其实很有意思。试以表格形式呈现如下:
文本分析 |
卖油翁 |
庖丁解牛 |
人物 |
卖油翁(旁观者)/陈康肃(主角) |
庖丁(主角)/文惠君(旁观者) |
对话 |
陈康肃问/卖油翁答 |
文惠君问/庖丁答 |
结局 |
康肃笑而遣之。 |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
“做事”的认知和态度 |
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 |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
就文本中的故事结局而言,《卖油翁》中的对话是一次尴尬的、失败的对话,而《庖丁解牛》则充满了彼此间的“惺惺相惜”,虽然文惠君和庖丁的地位、身份不同,但是在追寻“养生之道”的境界上,是平等的,因而是可以达成共识的。
“卖油翁”的出场,是由陈康肃练习射箭引起的——“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无。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庖丁出场,是“为文惠君解牛”,他在文惠君面前展示了自己高超娴熟的手艺——“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卖油翁作为旁观者,对于善射者陈康肃的技术水平,是不屑一顾的,他站在一旁“睨之久而不去”“微颔之”,这让陈康肃很不爽——“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一句“无他,但手熟尔。”令“康肃忿然”。不过,卖油翁也确实有水平,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虚,“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他以自己的经验比之陈大师的射箭手段,以为不过如此罢了,所以康肃只有“笑而遣之”了。
人活于世,在于“做事”,然“做事”背后,却有不同的人生意图和意义。卖油翁的日常生活是“卖油”,庖丁一辈子的工作是“解牛”,做的事情都很平凡很普通很辛苦,两个人的技术都已经是如此娴熟了,但卖油翁仅止于“手熟尔”而已,庖丁追求着“技近乎道”的境界。这背后体现的可能也是欧阳修和庄子的精神面向,欧阳修究其一生,在做官、作文上都是“好手”,庄子一生中做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在乱世保持着独立的人格,喜欢在天地之间优哉游哉,追寻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之“道”。
由此想到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佐藤学在《教师花传书》中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