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随笔:“怎么看”与“怎么办”?--谈教资面试中结构化问题的应对

(2024-05-10 11:46:05)
标签:

教育

反思

分类: 随笔

教育随笔:“怎么看”与“怎么办”?--谈教资面试中结构化问题的应对

教资面试中的结构化情境问题,从问题指向看,可分为“怎么看”和“怎么办”两类,前一种是对教育教学现象的评价,往往是旁观者视角,后一种是对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偶发事件的应变处理对策,一般是当事人角色,这是我们需要注意区分的。

回答问题时,首先要审题,否则就容易出现偏差。比如——“有学生在《明天的我》的作文中,说自己长大了想当一个马戏团的小丑,老师的评语是:‘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你怎么看?”——这里的怎么看,主要的指向是“怎么看待(评价)教师的行为和表现”,而不是怎么看待学生的行为,“怎么看”,可以是站在教师的立场和视角,可以在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视角,甚至也可以是站在教育专家,这个就是“结构化情境”,或者说,我们所面对的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但是从什么样的角度切入,是很重要的,因为你选择的角度,往往蕴含着你作为观察者的特定身份和立场,在上面的问题中,最合适的视角是,你作为未来的教师(师范生),对这位老师的行为表现,是如何看待评价的?合理不合理,可以不可以,好不好?你作出这个评价的理由或依据是什么?他的做法是否值得你学习借鉴?假如是你的话,你会怎么处理?我们回答的思路可以是——首先,这位教师的“评语”,不仅会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鼓励,也让我们感动。其次,教师的评语背后,体现了他的育人观、教学观、师生观。从育人观上说,是教育要“以人为本”,以“支持和鼓励学生的发展为本”,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告诉我们,每一个事物都是特殊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教育要支持和鼓励学生的发展,就是要承认和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特殊性,而不能用一个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从教学观上来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而不能一味地灌输,‘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这句评语,对学生的鼓励和启发,会像春风化雨一样,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从师生关系上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差别”的,教师每天面对着不一样的学生,要承认人的不同,理解人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在智力方面的差异,面对不同发展水平、智力程度的孩子,我们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平等的原则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把学生分为不同层级和类别,体现在教育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则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每位学生实现潜能,创造条件提供支持。最后,也可以谈谈这位教师的评语所体现的教育教学机智对我们今后从事教育工作的启发,比如,为学生的作文写评语,不要简单地打个分数,或者分出优秀、良好的等第,而应该通过你的评语,向学生传递一种温暖的力量,让学生感受到在他的生命世界了,在他成长的历程中,有你默默关注的眼神。

第二类问题是怎么办,这是需要马上解决的问题,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突发问题,这不仅需要遵循一般的操作原则和程序,还体现着教师实践经验、教育智慧和教学机智的随机应变。比如——“上班路上,你发现有家长正在打骂自己的孩子,作为老师,你怎么办?”——这个问题的“结构”,不是行为主体的身份(作为老师的身份视角已经确定),而是你作为教师和情境中的“孩子”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怎么处理的时候,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个“孩子”是不是我认识的熟悉的,是不是我们学校的,甚至是我自己任教班级的,如果这个孩子是我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那就要分几步处理,第一,是制止家长的行为;第二,告知家长,孩子由我带到学校,请他放心;第三,在带孩子去学校的路上,要安抚他的情绪,让他尽快平静下来;第四,等中午或放学后,可以先和孩子了解情况,在孩子家长来接的时候,再找家长私下聊一聊。我们一般只要针对这件事情本身进行处理就可以,其他相关的一些做法,可以暂时不考虑。

需要注意的是,虽这两类问题的应答,应该是简单、直接、有效,答题的时候,思路清晰,表述流畅,掌控好答题的时间。

2024.05.09,面试指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