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随笔:沂水春风的教学启示

(2024-04-13 19:36:23)
标签:

教育

反思

分类: 课堂教学

教育随笔:沂水春风的教学启示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出自《论语·先进》篇,是部编版高一语文下册的第一篇古文,《侍坐》记录了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对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在一起畅谈人生理想的情形,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和而不同”的教育思想,重读此文,对于我们观察和思考当下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审视,本文有三点重要的启示。

   首先,是小班化教学。这堂课中,只有一个老师和四个学生,这是非常典型的小班化教学,也可以称之为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学习小组)。新课改也特别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但观察我们现在的课堂,一个老师要面对多少学生呢?最起码是40个人,甚至有超过50人的规模,在大学里,很多情况下都是“上大课”,一个大教室里乌压压的有一两百号人,这样的大班额,小组学习如何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好处,是教师不仅可以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采取个别有针对性的指导,而且由于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小组,师生之间就有了充分的时机展开生动、丰富的交流对话,而在大班额教学的情况下,教师只有采用面向众多学生的“讲授课”和“满堂灌”,这种方法反而是“高效”的。当下的新课改,课堂教学要践行“学为中心”理念,想法确实是很好的,但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遇到的就是“一个教师带几个班级”“每个班级有多少学生”“在多少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的问题,教师即使有这个心,也难以施展手脚。

其次,是情境化教学。情境是落实核心素养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我们所讲的情境化教学,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引入某个事件、现象、问题的方式创设情境,设计任务,开展活动,但是真正的活动,是身体心灵与所处的环境共在的活动,是身体由于在世界中的舒展而带来的思维绽放和情感交流。孔子的这堂课,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创设”,而是和学生一起进入一个真实的世界中,在沂水汤汤,春风浩大的天地之间,师生在共同的身临其境中引发关于人生的思考——孔子向学生问志,但他并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营造了一种与自然环境相契合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让思维、情感、表达显得自然、轻鬆而愉悦。这是一场师生共同开启的向着“诗和远方”的旅行,在山水之间相互切磋论道又师生有别(师问生答),彼此各言其志又和而不同,是谓“乐学”也。

   最后,是“教学评一体化”。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讨论,以及教师的评价,都非常巧妙地融会其中,“教”“学”“评”三者相得益彰。这堂课的教学主题(“言志”)是孔子确定的,整个教学过程也是教师在引导调控着,学生的态度是积极的,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问题是开放的,大家都可以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教学评价,评价丰富而生动,孔子不是简单地说这个对那个错,他或者笑一笑,或者点点头,听了曾皙一番话,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最精彩的是最后和曾皙的这段对话——子路、冉有、公西华走后,曾皙向老师探问其他三位同学的谈话如何。孔子对三人所谈的志向逐个加以评价。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究礼让,可是子路的话表现得不谦让,所以笑他;对冉有和公西华的谦逊態度是满意的,尤其是对公西华,从他的才德看,足可胜任一个大司仪官。按照循循善诱的方法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弟子们的看法作出臧否和评价,是孔门教育的重要方式。在这里,孔子对弟子们所谈的人生理想,表明了三种不同的态度,孔子既没有打分,也不采用评价量表。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在四个学生都在场情况下(课中)的评价和与曾皙单独进行(课后)的评价是有所不同的,这一方面说明孔子尊重学生,即使自己不认同不赞成学生的观点,也不是采用当面否定、批评的方式,另一方面又以一句“吾与点也”的感慨,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后来和曾皙的探讨,则属于师生间私下的交流,也许是因为两人立场一致,趣味相投,所以毫不掩饰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所谓,太阳底下并无新事。想到孔子的这堂课,不仅有些愧疚了。

                                      2024.02.01,阅读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