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生相遇,成就幸福教育人生--教师节感言

标签:
教育情感 |
分类: 随笔 |
1990年6月,我从浙江师范大学政教系政教专业毕业,走上三尺讲台,已近三十年了。这些年,我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寒来暑往春夏秋冬,送走了一届毕业生,又迎来了新的面孔。如果说,在我的成长路上有什么特别值得感念的,那就是我和许许多多学生的相遇。
在我的理解中,学校应该是一个老师和学生相遇的地方。汉字“校”的结构,形象地诠释了学校是师生双方在一棵树下交往、交谈、交流的所在,这个字更隐喻着“学校”是生命与生命在相遇时呈现交汇、交融和交相辉映的姿态。记得董卿在《朗读者》第一季中有一段关于“相遇”的感言:从某种意义上说,世间的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了暖,就有了雨;春遇见了冬,有了岁月;天遇见了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有了生命。那么,我们也可以说,当老师遇见学生,当学生遇见老师,于是,就有了菁菁校园,就有了朗朗书声。正是在学校,与每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生命的相遇,开启了我的教育生涯。
在大的角度上来说,教育就是文化的薪火相传,所谓弦歌不辍,继往开来;而从小的方面来看,教育其实是生命与生命的彼此唤醒和长情相伴。教育当然是阳光是雨露,是四季流转中日月星辰的照耀,但教育更应该是我们校园中那一棵棵茁壮的树,扎根于广阔的大地,梦想于高远的天空,展开拥抱的胸怀,彼此相互摇动、相互唤醒、相互激励。借用舒婷《致橡树》中的一句诗来说:“我愿意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以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好的教育,一定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为校园中最美的风景,教师的幸福人生不仅来自于学生心目中所形成的“高山仰止”的形象,更在于他能够从学生信赖的目光中汲取生长的能量,滋养前行的动力。正是校园里师生间的相遇,开启了新的世界,洞见了新的希望,创造着新的未来,正如郑锦航老师所言,“我们与学生的相遇,是给了彼此的新生。”
又到了九月开学季节,又一批新生走进了我们的校园,又一届学生坐在了我的课堂。就在九月一日的上午,在我新一届学生的第一堂课上,我把“相遇”一词作为主题,表达我们彼此初见的喜悦和对他们未来的殷切祝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我看到这一张张“同学少年”的笑脸,我就由衷地感觉到教育的美好和师者的幸福。“我希望自己成为一棵守护着菁菁校园的大树,我会在此与许多学生相遇,聆听他们心声,助飞他们的梦想,成就他们的未来!”
凡为过去,皆为序章。在这个新的时代,我将牢记教育使命,不忘教育初心,和学生一起迈开生长的脚步;我将继续努力,以一个“四有”好教师的标准不断修炼自己丰富内涵;在与学生不断相遇和展开的四季风景里,我将继续写下自己的幸福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