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致敬祝国强老师

标签:
先生教育 |
分类: 随笔 |
2018年1月8日下午,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和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主办的“特级教师祝国强教育思想研讨会”在余姚中学举行,这是省教研室和省特协第一次为一位即将退休的教研员举办这样的活动,意义自不待言。祝老师在省教研室的领导和高中部的同事,浙江省高中政治学科的特级教师、全省骨干教师代表,以及祝老师原来在宁波余姚工作时的朋友、同事,在这个寒风萧萧的日子相聚一堂,聚汇成一股特别的暖流。
我和祝老师应该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他是我的老师、兄长和朋友。从1997年在舟山中学参加省优质课初次相识,至今已有20余载, 2006年浙江省开始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后,我有幸地进入省课改专业指导委员会,从此和祝老师有了更多的交集、交往与交流的机会,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幕一幕——我记得在他的指导下参与《学科指导意见》的编制和修订,参加省级新教材全省骨干教师的教学业务和全省高中思想政治“疑难问题”的多次培训活动,我记得跟随他先后在宁波、舟山、嘉兴、金华、温州等地参与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学科教学调查与研讨,我记得和他一起在德清、安徽杨溪参加省教研室、考试院组织的会考和学考命题,我记得我们在一起喝酒、散步,切磋学术,畅谈国事,我记得我们的一起看过的风景与风云,行过的青山和绿水……许多次聆听他的讲座和报告,许多回分享他的智慧和妙语,许多平静如流水的日子里,我们促膝相谈感悟他人格的魅力和仁者的宽厚。
说到教学,尤其是我自己在学科道路上的成长,我要特别地感谢祝老师。这次访谈,要让我谈谈祝老师对我的专业成长影响最深刻的话,祝老师喜欢简单、简约,所以我也概括为两句八个字。第一句话,一个老师要上好课,必须学会“深入浅出”,“深入”是前提,“浅出”的关键,所谓“深入”,不是只会捧着教材死究教材,教学要真正能够深入文本,就要深入文本背后的时代、历史、文化和社会,这样的“深入”才会使我们的教学有厚度;教学要深入文本,还需要深入学生的世界,不仅要深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还要深入他们的生命世界精神世界,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成长需要,要分析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水平,如此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有温度;教学要深入文本,教师自己还需要自觉地深入自身,不仅要学会反思教学和教育,还需要反省自己的思想状态和精神旅程,要秉持自己的职业操守和教育理想,如此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有力度。在这样“深入”的前提下,我们的教学还需要考虑“浅出”,政治教师既要学会思考也要学会表达,要追求“知行合一”的境界,光有“知”而不会“行”,那“知”就失去了意义,“浅出”不仅是一种表达的技巧,更关系表达的艺术和智慧,“浅出”也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巧出”、“妙出”、“趣出”,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特长,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寻找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和教学风格,使自己的教学能够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第二句话是,做一个好的政治教师,就要坚持“理直气壮”,我们这个学科社会上大多数人是有误解、费解和不解的,别人不理解我们,我们自己不能不理解不能不放心,政治学科是一门传播正能量的学科,是一门引导学生“求真向善唯美”的学科,政治学科对于学生的人格养成、精神培育、生命健全,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政治课上的东西是真理,你上什么政治课?”政治教师要有这样的理论自觉和学科自信,要有教育的担当和人文情怀,“学科兴旺,我辈有责”,我们不负这个责谁来负?所以政治教师要“养吾浩然之气”,要有价值坚守和使命意识。
祝老师对教育的理解、对学科的坚守、对政治教师的期望、对民族和国家未来的思考,深深地感染和影响着我们;在我个人成长的道路上,祝老师一直在引领着我激励着我,给予我莫大的关心、呵护、帮助和支持,在此,我想改用北宋范仲淹在《严先生柯堂记》中的一段话表达对祝老师的敬佩和感念,恰好严子陵先生也是余姚人,我想对祝老师说:
四明山苍苍,姚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