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教学的“妙花”—阅读佐藤学先生《教师花传书》后感

标签:
阅读佐藤学 |
分类: 读书 |
阅读佐藤学先生《教师花传书》的过程,正如一朵“妙花”绽放,这是一个绝妙的隐喻,好的教学是一种在绽放中使世界(课堂)敞亮起来的过程,风姿绰约,恢弘徇烂。佐藤学借由世阿弥《风姿花传》一书,将我们引入了教师成长的“正途”,“‘花是心’,而‘种是技’”,“‘花’是美的表现,其‘心’(思想、哲学)是摒弃私心杂念,日复一日练功修养所形成的‘技’所成就的。”(P009.序)“教育改革一片喧嚣,学校愈发混淆迷惑,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们越不能被喧嚣所扰,而是要认认真真地回到教师(学)的正途。”(P006.第一部分)
一.绽放:向教学世界敞开自己,使内在生命得以敞亮
佐藤学每年参与观摩研讨500多节课(P030.第一部分),在他的看来,像吴丼弘美老师的“猫子的纺车”(小学一年级文学)(P077.第二部分)这样的课,堪称“妙花”,几乎完美。对于一个优秀教师而言,在课堂上像一朵花一样绽放,是一种人生的追求,因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其最高真理,只能是完美。”((美)菲利普.W.杰克森 著,吴春雷 马林梅 译,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月第一版,P109)
优秀教师在课堂上所呈现的,正是一株的花“绽放”的姿态--这就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敞开并敞亮自己的世界,“课堂中,教师不是要努力地寻找进入学生的世界的教态,而应该让学生能够进入自己的身体意象中”(P0024.第一部分)教师要学会打开自己的世界,“开窗放入大江来”(宋.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从而实现师生这两个生命世界的交流、沟通和对话。好的教学,一定是从教师敞开、敞亮自己,接受、接纳学生开始的,教学中的“接受”,“主要包括积极倾听学生所说的,观察学生所做的,同时以欣赏的眼光同情地理解学生,将学生的所作所为视为自身把握事物的努力。”(《什么是教育》,(美)菲利普.W.杰克森 著,吴春雷 马林梅 译,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月第一版,P087)“作为教育专家要从接受每一位儿童做起,要从接受每一位儿童背后的家庭和社会问题开始,这就是教育实践的起点。”(P0026第一部分)
二.倾听:在教学中聆听花开的声音,聆听内心的呼吸
佐藤学曾向许多国家的优秀教师询问过:“对教师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能力?”得到的回答几乎都是“倾听”(P035.第一部分)。“‘倾听’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活动。”(P0028.第一部分)滋贺县丰乡小学的若林达老师,在课堂上,最感人的印象是“安静地坐在教室中靠黑板的一隅,认真倾听学生们的言语”(P029.第一部分);山梨县那土小学的古屋和久老师甚至“撤掉了讲台,轻轻地坐在学生的座椅上,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话语。因为没有距离,就此形成了直接倾听的关系”(P019.第一部分);静冈县富士市立元吉原中学的田中老师“在学生集中的地方摆了一把小椅子坐在上面,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与自言自语”(P059.第一部分)。这种“倾听”的姿态,深深地感动地我们。
课堂就像一个花园,洋溢着各种花开的声音,所以教师应该静下心来,学会专注地“倾听”,“通过倾听儿童的言语或缄默的声音、倾听教材中隐性的声音、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探究当前学习展开的各种可能性”(P036.第一部分),通过“倾听”这一被动行为,“教师能够完完全全地接纳儿童,接受教材的课题,接受自己内部的声音。”(P036.第一部分)
优秀教师应具备这样的“倾听能力”--首先是倾听儿童的声音(不只是发言或言语,还包括未能发出的缄默的声音),但却不止于此,还要具备听取教材中所蕴含的声音的能力,以及听取教师自身内在声音的能力(P035.第一部分)。
三.修炼:要成就“妙花”的事业,须培育“妙花”的种子
优秀的教师是“技”与“心”合二为一的,“成熟型教师的‘花’,不是年轻至‘花’,而是建立在修养与钻研基础上的‘妙花’”(P073.第一部分)。“大多数教师追求‘花’,而对‘花’的‘种’却视而不见,明明只有通过长期的研修培育‘种子’才能得到‘花’,却被‘花’迷住了眼睛,失去了培育‘花’令其绽放的意识”(P042.第一部分)。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成就“妙花”的事业,须要培育“妙花”的种子。“教学的‘妙花’是教师长期的修养与钻研的结晶。”(P077.第二部分)
“教师工作的本质不只是‘教学’,更是‘学习’”(P064.第一部分),教师必须要坚持不断地学习,“自古以来,教师是之所以承担不平凡的教育工作,是因为教师自身比任何人都更爱读书,更加好学,只有那些学者才允许执掌教坛,但现在这些根基已经崩溃,这可算是教育最大的危机了。”21世纪的教师不但要成为“教的专家”,更要成为“学的专家”(P129.第三部分),“教师的人生就是持续学习的人生,向儿童学习、向教材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社区学习、从自身的经验中学习—正是这种持续学习的步伐,构成了教师的人生。可以说,这种步伐及其稳健,是通过认认真真的实践积累而成的。”(P063.第一部分)
佐藤学提出了“作为对话性实践的学习”—积极倡导“与物的对话(创造世界),与他者的对话(结交伙伴),与自己的对话(重塑自我)”,他本人正是这一“学习”理念的践行者,“从开始进行课堂观察五年以后,积累了1000多次教学观察的经验后,我才真正学会了从执教教师的实践中去学习,从课堂中儿童的事实中去学习”(P067.第一部分),“虽然我已经观摩了1000多节课,积累了大量的观察经验,但我深感自己的课堂观察方式与石井老师存在着重大的差距。”“石井老师之所以所以能够如此细致地再现教学过程,是因为他不仅仅从外围进行观察,而是能够站在教室的立场上,从内部来进行观察。”(P090.第二部分)佐藤学先生 “在10多年的时间里,每周去访问学校或观摩教学,我都会‘借班上课’,从未间断”(P038.第一部分)。
教师所从事的是“以心传心”的事业,世阿弥《风姿花传》一书之命名,得之于“微风下,心与心的传承即为花”的隐喻(P004.第一部分),当我们面对学生,面对成长中如花的生命时,我们所需要做的,正是“以心传心”,从一个世界,抵达另外一片生长的世界。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追求技术的娴熟,因为“‘技’不是单纯的表现技法的技能,…它…应被看作‘心’的存在方式”(P005.第一部分),优秀的教师善于通过技术的修炼和运用,将内心的博大、丰厚、智慧、灵性、情感和精神,投射到学生的生命成长中,洋溢在课堂这个开满鲜花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