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员成果:基于主题式高三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2016-05-15 19:56:41)
标签:

学员成果

教学反思

分类: 名师工作室

参加此次湖嘉教研4月22日活动,正如张老师最后所总结的那样,让我不仅“收获满满”,而且 “大开眼界”。张老师的主题式高三复习课让我发现了一道政治复习课的亮丽新风景,何老师富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新课教学(《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予我对于立足课本的深化拓展更多启发,高老师(《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给我们展示是在信息化时代下一堂“高配置”的政治课,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很上档次

在新课改指引下,主题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新授课教学已被广泛运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我参加的不少教研活动中,我也听到过许多优秀的主题式教学展示,但是在高三复习课上运用主题式教学却是第一次。我在聆听张老师的精彩课堂展示和课后讲座时,脑海中反复思考的是近几年自己多次带高二学考复习的经历,深刻体会对于高中政治复习课,不应该再困顿于反复的炒冷饭,无休止的记忆背诵听写和低效的练习讲评,而是需要教师大胆探索、创新和改革,去改变“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主题式教学与高中政治复习课的结合,复习课实现教考合一、转识成智,达成高品质、高效益、高格调课堂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高中政治复习课中涉及面广,知识点多,理论性又较强,考试内容灵活性大,如果机械对知识进行梳理记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就会降低,学生考试就难以应用自如。浙江省新高考改革下的政治学考选考复习又面临更多更新的挑战,例如考纲考点的新变化,学考和选考的考试时间让以往的高中政治复习迎考的教学安排和复习策略都需要不断去探索和调整等等。如何在更加有限的复习时间里让学生获得更高效的学习成果,是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张老师在高三复习课上的精彩展示,给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发现了新的“风景”。

解题命题和主题教学是可以实现内在统一的。我们知道,试题特别是主观题的框架结构和逻辑主线具有如下特征:从显性要素看,主观题由情境、问题和答案组成;从隐性要素看,主观题还包括立意和学习者掌握相关知识。命题或解题的过程,是在立意的统领下,创设或剖析情境、设置或审读设问、安排或调用知识、编制或生成答案的过程。教学和考试是一座桥梁的两头,它们位置虽异,内在却相通。同理主题探究和解题是一面硬币的两面,它们表面虽殊,本质却相连,可把主题探究活动看作是主观题,可把过程转化为解题过程。教考合一使教学和考试、探究和解题、学习和研究同时展开、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显著提高复习课的教学质量。注重生成、教考合一、减负增效是主题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特有价值,完全不同于一般复习模式中的“当堂训练”或“课内学、课外练”。

    主题教学的最终追求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炼学习的三维目标,整合学习的相关资源,主题教学围绕主题和主线,在剖析情境、审读问题、调用知识和编制答案等活动和过程中,通过多样生成和深度建构,努力把情境点、问题点、活动点、知识点、能力点、情感点,生成、转化和汇聚为促进学生、发展学生、成就学生的智慧点。提高课堂教学的生成价值、生活价值、生命价值,是高中政治主题教学追求的有别于其他教学模式的境界。

    在政治复习课上运用主题式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成效,也需要教师注意区别新课教授中的主题式教学,把握主题式复习课的特点和要求。笔者以为,课堂教学应从如下三个方面进一步落实。

   (一)找准热点创设情境,强化理论联系实际

主题式教学的核心就在于“主题”,因此,如何选取一个能够引领整个课堂教学的主题尤为重要。在与学习联系密切的情境中体验现实生活中的疑惑,尤其能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因而主题的选取应以贴近学生生活世界为基点。在学考选考中,对于政治理论的考察依然是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进行考察的,很少是记忆性的基本知识。因此,在复习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将学生带入到生活世界、社会现象中来,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深化理解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够加深对知识的接受、认识和运用。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扩展,认识问题的能力获得了提高,考试应变的技能也会随之改进

张老师的主题复习课上,在提出“十三五”的主题后,并没有急于罗列相关信息和知识点,而是让学生思考“十三五”与自己(每个学生)会有着怎样的联系,并有效引导学生多关注报刊等方式获取时政信息,不仅真正带动了学生的学习兴奋点,更突显了政治学科特有对于德育目标的追求。

   (二)建构知识厘清思路凸显知识的系统性

主题情境最大的好处是情境之下对于学科知识的整体化和系统化,避免零碎之感。但围绕一个主题创设情境,还要注意课程知识体系与情境主题之间的逻辑衔接。确定主题后,由于可收集到的与主题相关的材料较多,教师必须对其进行取舍。信息呈现的目的是为了达成知识目标,因而在取舍信息之前须对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和把握,明确教学重难点,厘清知识的逻辑关系,清晰教材的整体思路和所有表达的意图。

主题教学并不是只注重实际应用能力,进行主题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学生必须对学科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建立一定的知识框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面对试题的时候,主动地取”知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中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但是知识与知识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发现知识间的切合点,建构知识网络,这样可以方便记忆,又能让学生从宏观上认识学科知识。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智慧不是别的,而是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学习的本质是知识的建构。因此,我们要下功夫领悟教材、吃透考点、突破难点,并利用表格、图示、思维导图建构知识体系

    对于《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的二轮复习,张老师并没有选择面面俱到,也没有出现关于“十三五”规划时政材料的海量信息,而是把本单元中关于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的重点内容巧妙地融入“十三五”规划制定过程,并最后以流程图的形式建构了知识体系。

   (三)精讲探究深思,多元组合提升品质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理论性强、难度较大。主题教学要获得高效,精讲探究是最为重要、最为灵动、最具挑战的教学环节。一是探究时,对于主干知识,要放手让学生结合情境和问题,通过自学、讨论、展示等活动,进行多样有效的探究二是精讲时,考虑学生读写和探究的基础,简化对一般知识的讲授,而要结合情境和问题,选择重难点、易错点、关键点进行突破三是讲探并重美国心理学认为,当复杂的学习是一个从信息和经验中建构意义的有目的的过程时最有效。主题式复习教学始终围绕 “情境—问题—知识—思路” 主线进行,既要剖析情境、联系生活,更要思考问题、构建知识,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知识,生成答案,提高能力,培养情感。

主题情境教学在实施中,许多教师往往在教学设计中过分注重情境的编排,在其逻辑性和合理性上花费大量的工作,重预设而不利于激发“生成”。特别是在学生活动的设计上,往往流于“师问生答”的单一问题教学模式。虽说好的问题往往能给予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但也极易造成学生的思维疲劳,使课堂气氛活跃不再,这也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的笔者以为我们在复习课上也应引入适合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演绎、表达等能力。

(本文作者 湖州市新世纪外国语学校 许润夏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