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马骉老师的精彩讲座
(2014-01-23 09:56:35)
标签:
教育 |
分类: 名家讲座 |
下午去师训中心听了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的院长、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马骉老师的讲座,讲座很精彩,上一次在上海华师大参加名师班培训的时候,就听过他的课,虽然今天讲的内容和上次差不多,都是围绕着“课堂教学”展开的,但是两个小时听下来,仍然觉得收获很大。确实,一个人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做出色,这不仅要有信念(理想、追求),需要有能力(聪明、才知),还需要有长期的坚持和积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要我们能够向着自己的目标坚定、踏实地前进,必定能够取得成就。问题是,现在的教师中,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学习、研究,在工作中发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在课堂是获得人生幸福体验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没有市场了。
马老师今天的主题是“人生因课堂而精彩”。他以自己丰富的阅历、充实的积累、理性的思考、生动的表述,为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课”,据他自己讲,从97年以来,他在全国各地上的公开课、优质课、和各类讲座,已经有257节,每一次讲教学的问题,都会有自己新的思考和发现。而对于我来说,也在这样的听课过程中发现了教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坚定了我在这个岗位上不断地提高自己、丰富自己的信念;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发现着自己面对的问题、困难和挑战,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自己关在一个狭隘的小圈子里,为“应试教育”、为工作和学生疲于奔命,以至于麻木了、找不到感觉了;产生了强烈的惰性,在原来的轨道上、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惯性不断地重复着;或者也以为自己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已经很满足,和周围的教师比,自己在各方面好像都很不错的,只有人家来向我学习,哪里还需要我去向人家学习呢?我们的眼光、眼界看不到更加宽广的世界,我们的思维僵化,脚步停止了前进,一如井底之蛙。
教师怎样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精彩,教师怎样通过课堂使自己的人生更精彩?老师怎样对自己的课堂保持一种清醒的认识?这样的问题,仿佛醍醐灌顶,刺激着我们麻木的神经和迟钝的心灵。
马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举了多个生动的、发人深省的案例。其中有一个案例是关于新东方学校的课堂教学的。印象特别深刻。
俞敏洪创办的新东方培训学校是中国教育第一品牌,也是唯一一家被美国哈佛商学院作为案例研究的中国企业。新东方为什么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一个专门搞培训、通过短期强化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考试水平的教育机构,如果他们的课堂没有特色,如果他们的教学没有吸引力,他们就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
“新东方”给我们带了了三个惊讶,第一是学费贵,一个短期的培训20天时间,要缴纳3800元的学费;第二是班级人数多,管理松散,一个班级的规模要上百个人,而且学生的来源相当庞杂,一个班级中既有大学的、也有小学的;既有大城市的,也有小地方来的;而且班级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三是上课的老师“牛”,上课的老师报酬很高,一次就是8000元,但是压力大、任务重,一般的人是吃不消的,他们上一次课是连续4个小时,从上午8:30一直到下午2:30(出去中午吃饭、休息的时间),一个老师要这样连续工作,不仅要体力,而且要魅力、魔力,因为在新东方的课堂上,学生是不会睡觉的,教师靠什么来打动学生、吸引学生?我们现在的新课程教学讲三维目标,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如果一堂课只有知识、只有应试的能力、解题的方法,那肯定吸引不了学生,青春期的年轻人要让他坐四个小时,而且要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的课,这一定有一种特别的东西,是什么呢?那就是生命的情感、情趣,那就是能够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和智慧火花的东西。
在新东方的课堂上,一个年轻老师是这样来上课的——:
师:大家好,我是从澳大利亚留学回来的。在澳大利亚,除了在学校学习,我还要去商店打工,要赚钱自己养活自己。说起打工,我要和大家谈谈我的经历。我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小超市里做服务员,大家猜猜看,我第一天去上班,老板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呢?
生1:上班不要迟到。
生2:对顾客要热情。
……
(学生们议论纷纷。)
师:你们都猜错了。老板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这个地方,晚间深夜的时候,偶尔会有人来抢劫的。
如果遇上有人抢劫,你该怎么办?请大家帮帮忙,拿个主意。
生3(故意表情装作很严肃的样子):告诉老板,我会用生命保护店里财产的安全。
老师慢慢地走到这个学生的旁边,轻轻地、慢慢地对他说了一句:你傻瓜。
学生们的热情顿时高涨,站起来猜测答案。
但都被教师一一否定了。
(点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设计问题,设计悬念,故意“卖关子”,把学生的兴趣、好奇、求知欲充分调动起来了。所以教师的预设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特点,一堂好的课,一定是“刻意准备,随意表达”的。)
师:老板告诉我一个原则,四句话。
老板说,一般出来抢劫的有两类人,一类是偷渡者,另一类是生活特别贫困的人。他们常常是几个人一伙的,开着一辆破车,有的头上还罩着一个黑色的丝袜,深更半夜的时候出现在你面前。要记住,在这个时候,你只有一个人,所以一定要变被动为主动,保护你自己的生命是第一位的。
你要做好四件事情,第一,你要主动地、平静地迎上去,询问他们需要什么;第二,按照他们的要求,把货物从货架上拿下来,并装在袋子里;第三,把袋子里的东西给他们,送他们上车;第四,不要忘了和他们说再见。
(学生惊讶地听着,想不到老板竟然会这样说。)
老师看着学生的表情:和大家一样,我突然产生了一个奇怪的念头,我渴望在半夜里遇上一次真正的抢劫。
固然,两个多月之后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我真的遇上了。
可是我一点都不恐惧,一切我都准备好了。我按照老板要求我的程序去做了,但是最后还是发生了意外。
劫匪拿了东西,却不走。他们突然发现了店里放钱的保险柜。看来今天的劫匪不拿到钱是不走了,可是老板并没有告诉我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现在我该怎么办啊?请大家帮帮我。
教室里又热闹起来了。大家帮助出谋划策,老师你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
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是我做的肯定要比你们想的要好。
(点评:教师在学生面前一定要有优势、有权威、有信心,否则就没有资格做教师了。从教学的意义上来说,教师是一个引路者、先行者。所以他必须有自己的优势,才能让学生信服,让学生跟着他前进。)
师:你们东西都已经拿了,还想怎么样?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这种说法会招来杀生之祸,太傻了,不划算的。我怎么做呢?我的做法是,在形式上选择彬彬有礼,要蒙住他们,但是在内容上我选择了欺骗。
朋友,我也很想把钱给你们的,但是保险柜里的钥匙在老板那里。
我想这样解释了,劫匪也应该走了吧。可不是,他们过来;连保险柜一块儿都拿走了。这个时候我真的很失望。我怎么想老板交代呀。
第二天早上,我对老板讲了事情的经过。对于保险柜一事,我想老板提出来,我愿意赔偿损失,同时我觉得自己没有做好很不合格,所以向老板提出了辞职。
老板听了我的解释,说:我不但不会惩罚你,我还要奖励你,你做的非常好。第一,我超市里所有的货物都投了保险,所以不会有什么损失;第二,这些抢劫的人,也一定是有困难的人,现在他们也得到了他们所需要的;第三,关于保险柜,在澳大利亚只有两类人才能打得开,一类是知道密码的人,一类是专业的技术人员,所以他们即使把保险柜拿走也是没有用的,半路上就会扔掉。你放心过两天警察就会送回来的;第四,孩子最重要的是你,你的智慧、冷静,生命得到了安全的保障,这是最重要的。还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呢。
说到这里,教室里一片安静。
(点评:教学任务就是这样在生动有趣的教学设计中完成的,在课堂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学习内容,对生命的意义和生存的方式又有了生动的深刻的认识。这样的课让学生不喜欢都难。)
案例反思——
在新东方课堂上的这个教学片断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比如师生之间基于对话的互动交流、教师在课堂上看似随意而其实经过了精心设计的问题(故事情境)、教师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入学习过程中所设置的悬念……都值得我们学习,按照我们的理解,如果从应试教育的角度上培训课,那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4个小时的时间里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潜能激发出来的。能够坚持半个小时,就很不错了。所以这样的课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虽然很重要,但是在这两个目标之后需要有一根支柱,这根支柱就是作为“生命体验、生命情感”的生命教育。这一堂课至始至终围绕的是这样一个核心,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让每一个生命健康地成长,快乐地成长,这就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为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之中的学生提供精神养料是所有学科的任务”,我们在自己的课堂上,能否向着这样的一个目标去努力呢?
什么样的课堂是能够感动学生、融入学生生命成长过程的课堂?马老师提出,当前课堂教学在理念层面上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智能提高与精神培育的失衡”,这样的课堂是僵化的、没有活力的,课堂不只是知识、不只是能力和方法,教育是“育人”的事业,课堂是生命互动、生命体验的舞台,我们不应该单纯地把教育、教学降低为“一种简单的操作、一种技术和手段的熟练运用”,如果缺乏了生命的色彩,教学还有什么价值?正因为如此,叶澜教授才会大声疾呼,“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我们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就会有这样强烈的感受,他不是把自己关在书斋里皓首穷经,而是每天现身于校园里,出现在课堂上,与孩子们的目光频繁接触的研究者,正因为如此,所以他的文字中浸透着生命成长的气息,饱含着与他相遇的每一个学生和教师的生命的温暖。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是苏霍姆林斯基,首先就因为他是一个有着深厚的生命感的教师,是一个将生命感转化为他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教师。凡是有着强烈生命感的教师必然会转向对学生生命的研究,他不会满足于情感火化般的迸发、灵感碎片般的散落,他希望用思想去把握学生的生命,用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生活,以此实现对生命生长的种种感悟,并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呈现。”(李正涛《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载《人民教育》2009年第12期)
第一,要心中有梦,要有成为一名好老师的梦,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的梦。教师要善于表达自己、表现自己,要自己重视自己。
第二,要眼中有人,教师要蹲下来与学生交流。他说,学生学习是有成本的,有时间的付出、经济的支出、感情的投入,因此,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分析学生的需要。他认为学生是不可指责的,要指责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第三,要手上有活,老师应该多钻研教材,对教材要“熟透”,这样才能驾驭课堂,让课堂出彩,才能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上不用眼睛斜视你,不觉得你的课不如窗外的风景美丽。我们要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自己的专业,比如,语文老师要拓宽知识面,数学老师要提高解题能力,英语老师要提高阅读能力。
第四,要脚下有路,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把课上好。老师要想在教学上有较大进步,就应该有自己的研究课题,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扬长避短,走出一条自己的教学之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最后,马老师说,老师们还应该胸中有度,要学会宽容大度,保持良好的心态,少一些无谓的烦恼。这样才能悦快地工作,不致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