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春风化雨》引起的教育思考

(2011-11-10 19:41:36)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杂谈

         电影《春风化雨》引起的教育思考

《春风化雨》或者《死亡诗社》,这两个不同的译名,其实是指同一部美国电影。从理性上说,我接受《死亡诗社》的名字;从感情上说,我更喜欢《春风化雨》这个名字。前者有一种咄咄逼人的力量,让人感到紧张和不安,或者是由于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我们一般不习惯于直面“死亡”这样的问题;而后者给人一种温暖的、细腻的东西,给人一种心理上的期待和美感。从电影中主人公基廷老师的教学风格来说,到不是“春风化雨”式的,而是“暴风骤雨”式的,他是用“暴风骤雨”的形式和力量挑战传统的教育秩序,唤醒年轻人身上那种基于生命本质的力量、并激发这种力量,使每一个年轻的生命获得成长过程中丰富个性体验。

  基廷老师的身上体现了一种文学的力量,诗歌的力量,生命的力量,挑战传统的力量。“在他的课堂里,他鼓励学生站在课桌上,用一个崭新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他向学生介绍了许多有思想的诗歌;他所提倡的自由发散式的思维哲学在学生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学生们在他的独特教学法启发之下找到自我,对他敬爱有加,但是这种反传统的教育方法遭到了学生家长和学校高层的非议,基廷老师最终被迫选择离开。结局时学生纷纷站上桌子声援老师的一幕足以令人感动落泪。这一幕让我想起《放牛班的春天》的结尾,当马修老师离开学校,学生们从高高的窗口向外扔写满了他们真心话的纸飞机,这些纸飞机飘满了马修老师的身边。

  教育是将青年的心灵不断地强制地纳入到传统的轨道中,还是不断地激发青年心灵中内在的创造力、纯真的美好和力量?这样的思考是痛苦的,基于这种思考的行动令人肃然起敬。一切不符合现行体制的教育,或者一切挑战了现行体制的教育,其结果都是让人痛惜和沉重的。

  一个教师,如果“一味地遵循传统的信念、过时的价值观、陈旧的规章制度,以及一成不变的惩罚”(《教学机智》),那肯定是得不到学生喜欢的和接受的,那不能成长为一个好的老师;但是如果一个教师敢于或者善于挑战“传统的信念、过时的价值观、陈旧的规章制度”,那又会怎样呢?其实当我们教师面对年轻人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们身上的那种敢于挑战传统的、挑战旧制度的力量是勃勃而动的,这种力量常常在不知不觉当中影响和感染到任何一个内心尚充满着活力和生命力的教师,如果一位教师的内心能够时时隐藏这样的生命力,他就能够很快地很学生走到一起来,成为他们的伙伴、战友。作为“船长”,他就能够很好地领导自己的船队在茫茫的大海上去探险,因为一条溪流或者一个池塘的世界,对于他们的梦想和心灵来说,显得太小了。但是这样的话,这个船队也就是挑战和背离了传统和陈规,如果他带着自己的船队敢于驶向充满风险和挑战的大海,如果这种风险和挑战造成了某种严重的后果,那么作为船队的船长,他必然会受到惩罚。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基廷老师最后的结局——被学校开除。

  行文至此忽然想起了龚自珍的《病梅馆记》, 因为文人画士的审美观是“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所以江南那些种植梅花为业的人就“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以至于“ 江浙之梅皆病”。作者由此呼吁要“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束缚”。试看今日之教育,其病久已,其病深已,而能对症下药者寡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