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救援胜过盲目热情——从合山矿难看应急通信保障专业化
(2011-07-18 16:43:27)
标签:
科技合山应急通信中国移动通信车it |
专业救援胜过盲目热情
——从合山矿难看应急通信保障专业化
文/秦磊
“山东枣庄薛城区防备煤矿250米井下发生火灾,28人被困。中国移动火速派出应急通信车、技术人员赶赴现场,技术人员及时分配传输线路5条,将覆盖矿区基站增扩容1倍。”
“7月2日以来,强降雨天气袭击四川汶川等地,导致多处暴发山洪、泥石流灾害。中国移动已累计出动抢险人员198人次、应急抢险车辆58辆次,调集油机90台次、光缆71公里,确保‘路断通信不断’。”
“广西来宾合山2日发生煤矿事故。中国移动第一时间开展应急通信保障;截至当日18时,对事发地基站完成扩容,无话务拥塞情况;截至20时,应急通信车到达现场。”
……
进入7月以来,各地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频发,各类抢险救援工作频繁上演,以上是中国移动参与救援的有关情况。其中,最显眼、最具象的莫过于里面的各类“数字”,不少网友认为应该“越多越好”。
那么,调配到现场的人员、设备、物资是否真的是越多越好呢?应急通信保障又是如何开展的呢?记者就此采访了参与合山矿难通信保障的中国移动广西公司有关负责人。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事故现场往往人多事杂,如果投入太多不必要的人员和物资,对于抢险救灾并非好事。同时,驻扎在事故现场的应急通信车等设备只是“表象”,在完成一起应急通信保障的背后,有大量不为人知的工作——
1.启动应急预案。事故发生后,移动公司会用最快速度分析现场情况,计算话务量和其他业务应用的需求,启动应急预案,制定保障方案,同时调度人力和相应设备。应急预案超过200个,包含能预想到的各类事件、场景和情况,如地震、台风、防汛、大规模停电、突发大业务量应急预案等。
2.调拨救援物资。通信设备种类繁多,最“知名”的无疑是应急通信车。作为一座“移动”的基站,它集无线收发、微波传输、光缆传输、卫星传输、WLAN、视频、发电机、后备电池等众多辅助装备于一体。
通信车只是应急通信设备的“冰山一角”。当通信车与后方设备连接完成后,真正庞大的设备群才开始投入工作,包括基站控制器、移动交换机、多媒体服务器、多媒体网关、短信网关、GPRS服务支持节点,等等。
3.测算话务量。保障通话畅通是应急通信最基本的工作,而事故现场话务量往往比平时放大多倍,如何科学测算话务量非常重要。
以合山矿难为例。据公开媒体报道,7月3日合山矿难现场共有400多人参与救援,一台应急通信车可以同时承载576个用户,一个基站可以承载288个用户,因此中国移动广西公司派出的救援设备完全可以满足救灾需求。通信监测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尽管仅仅7月2日~4日矿难现场就有数万人次通话,然而通信始终畅通,没有拥塞现象发生。
对于每个善良的人来说,希望救灾人力、物资能够更加充沛,从而挽救更多生命的热切心情可以理解。不过,救援工作更应遵循系统作业、科学开展的原则,做到“帮忙不添乱”。
一腔热血重要,专业化救援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