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使用“小灵通”的两段往事

(2009-02-04 11:57:00)
标签:

电信

手机

小灵通

通话质量

通信市场

中国

it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说中国小灵通用户已经跌破7000万,联通也将小灵通列入贬值资产,当年盛极一时、用户过亿的小灵通终于日渐没落,而我两次使用小灵通的经历却从脑海中泛起。

  第一次使用小灵通是在上大学时。

  2002年,电信南北拆分,形成了南电信、北网通主导固话市场,并相互渗透竞争的格局。那一年,我在南邮读大二,南京网通为了打入本地通信市场,和我们学校合作开展了优惠办理小灵通(记得网通小灵通当时叫做万事通)的活动,学校为老师和学生社团干部每人配备了一台用于工作的小灵通。

  当时,手机在校园里还不像现在这么普遍,学生能有小灵通更是不得了的事情,我的心里自然是心花怒放,时不时就拿出小灵通显摆一下。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小灵通信号差的弊病就显露出来了,在露天、静止状态下通话还算凑合,但是一旦进入室内或者在高速行车的情况下,就常常出现无法接通或者通话断续的现象,这固然与小灵通辐射低、穿透力差的技术本身有关系,但是主要还是因为当时南方小网通在基站覆盖上的不足,小灵通也由此得了一个雅号“喂喂call”,我虽然还随身带着它以备工作需要,但是使用的频次却越来越低。在一次户外打篮球时,我的口袋被小偷掏了,小灵通也被偷走,第一次使用小灵通的经历随即告终。

  之后的故事大家可能都亲身经历过,中国移动在移动通信市场上大举发力,动感地带品牌更是席卷校园,其低廉、灵活的话音资费和短信套餐深受学生们的欢迎,我也加入了这一阵营,成为了一名M-ZONE人。

  到北京工作后,我转而成为了一名全球通手机用户,从没想过跟小灵通再发生什么接触。2006年,单位和网通的再一次合作使我拥有了第二部小灵通——华为A516。此前几年,小灵通走过了自身的辉煌之路,全国基站数直线上升,信号覆盖今非昔比,用户数也扶摇直上。的确,这一次小灵通给我的通信体验确实比第一次好了很多,通话质量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再也不是那个“喂喂call”了。

  但是,和学生时代相比,我的通信需求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做学生时,最关心的除了通话质量外,就是通信资费水平了,在通信质量相当的情况下,资费水平也便宜越好。那时候运营商针对新入网用户都有赠话费的活动,新入网甚至比充值更划算,于是碰上运营商有更加优惠的活动,我就可能更换一个手机号码,然后给主要的亲朋好友发一条换号的短信继续使用。上班以后,我对话费没有以前那么敏感了,手机号码则成为维系客户关系资源的一个重要渠道,换号码再不像是以前那样简单的事情了。再加之当时还是单身,没有煲电话粥的需求,这部小灵通的作用是微乎其微。也想到过寄给老家的父母使用,但因为小灵通不能漫游,也只能作罢。于是尽管每个月要固定地扣去几十块钱,但是这台小灵通仍然用得很少,没几天就放进桌子的抽屉里了。

  听说日本发明了基于小灵通的下一代技术,能够达到3G、4G甚至更多G,我不知道自己还会不会再一次与小灵通偶遇,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台华为A516的小灵通已经完全无法使用了,充电开机后拨不了电话,既没有出现中国网通,也没有出现中国联通的标识,只有充电的指示灯还在顽强闪烁,像一颗跳动的心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