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向你诉说苦恼时,他想要的不是方法,而是力量!

标签:
孩子家长烦恼力量困难 |
分类: 【家教启示】 |







家长的反应会影响孩子面对烦恼的勇气
当小朋友表达他们的烦恼时,我们也会不经意地流露出:
“收拾屋子你也烦?你妈妈我天天除了收拾屋子,做饭还得上班呢,去收拾就好了啊!”
“作业写不完,那不是活该!谁让你不抓紧时间写的!”
“跟同学吵架了?别理他就是了!这点小事也值得烦?”
当我们表达出:“这么点小事就把你愁成这样了,你自己想想办法啊!”孩子感受到的就会是我怎么这么糟糕,我不应该有这样的情绪啊,我怎么这么笨啊,然后更加纠结。
孩子面对苦恼时,如果他人的反馈是烦躁、不知所措、无奈或不屑,他们就会就质疑自己的能力,更加害怕面对这件事,同时他们学到面对这件事的态度也是烦躁和不屑。
在不同的年龄段我们会有不同的烦恼,对三岁的小朋友来说,自己穿不上鞋就会着急就会哭,五岁的小朋友在外面和爸爸妈妈走散会害怕会哭,八岁的孩子可能会因为没有写完作业而紧张焦虑,但一个中学生却不会因为穿不上鞋、找不到父母、没写完作业而紧张害怕,他可能会因为自己和好朋友吵架而不开心,一个已经大学毕业的人会因为不知道自己想从事什么工作而烦恼……很多时候,我们在经历烦恼时觉得天就要塌下来了,可是走过之后回想当初就会觉得这算什么啊……
请允许孩子经历和表现出他那个阶段的烦恼和纠结。
孩子最需要的不是建议而是理解
当孩子向我们表达自己的烦恼时,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孩子跟我说他的烦恼,他在向我求助,我要帮助他。但很多时候,孩子遇到的困扰,我们也解决不了,也不知道怎么办。如果这时我们跟孩子说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办,作为家长好像很丢面子,而且会给孩子带来没有希望的感觉,我们便会绞尽脑汁给孩子出主意。我们出了半天主意,没准孩子还说:
“这个根本就没用!不是那么回事!”
“你根本不明白我的感受!”
妻子抱怨自己的工作好难不会做,如果丈夫一个劲地跟她分析,你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恐怕妻子的情绪非但不会变好而且还会更加郁闷,没准还会把矛头指向丈夫。
没错,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当我们遇到烦恼时,我们也不想这样,我们也不想自己处理不好工作,我们也不想被人嘲笑,也不想写不出作文,所以我们已经很痛苦了,方法是你想出来的,方法不属于我,除非是我自己想到办法否则问题还是存在啊。所以这时我们更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相信,相信你是可以处理好的!
“房间没收拾好的确让人挺烦的,你希望房间收拾成什么样子呢?”
“作业有这么多太烦了,写这么长时间是挺累的了,喝杯牛奶再写吧!”
“看得出和朋友吵架了让你挺郁闷的,证明你很在乎你这个朋友啊……”
放松能让我们自己找到办法
孩子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方法,可是当情绪不好的时候,一切思绪就会变成一团乱麻,想不清楚,说不清楚,一点都不想碰。但如果可以放松下来的话,在放松的过程中能量会一点点聚集,会逐渐感受到自己的力量。点子和办法也会自己一个个冒出来了。
在孩子情绪不好,很烦恼的时候,不如先教会孩子放松下来,帮助孩子把思绪整理清楚,让他想到属于他自己的方法。正如绘本中瓢虫姐姐的好朋友一样,“放松之前吗,我的脑子好像打了结。现在我理顺了思路,我很清楚我应该做什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一个、两个方法,却不能跟着他们,告诉他们每件事情的方法,但如果我们教会他们面对困难时如何放松,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力量,那么我们就再也不用担心他们遇到困难时会苦恼,他们也会变得更加自信,发现烦恼原来没什么大不了!
欢迎随手点赞并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下图二维码 关注【新东方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