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的性格色彩学:当秦始皇和武则天生了个哪吒

标签:
家庭教育育儿性格色彩学乐嘉泰勒﹒哈特曼 |
分类: 【管窥家教】 |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性格色彩学由美国著名心灵导师、畅销书作家泰勒﹒哈特曼(Taylor Hartman)创立,这门学说把众多性格分为红、蓝、白、黄四种颜色,认为性格是行为的内码,决定了我们如何行为,思考和反应。在国内,有一位极具个性、拥趸如云的名人正在做性格色彩学的探索和研究,他就是乐嘉。本篇文章中,乐嘉把性格色彩学运用到家庭教育案例分析中,饶有趣味,推荐大家一读。其实,在家庭教育中,无论性格色彩学的科学性到底如何,但其中反映的一个黄金法则大家一定是认同的——每一个人都有其性格上的独特性,孩子如是,家长亦如是,家长在与孩子相处时,必须考虑性格上的差异性,以实现更好的融合。
当秦始皇和武则天生了个哪吒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色彩,如何辨别自家“毛毛头”的性格色彩并搞定他,是爸爸妈妈需要学习的一门功课。
当“黄色”家长遇到“黄色”孩子,该是怎样的情景?或许你可以假设秦始皇和武则天结了婚,生下一个像哪吒一样难以管教的孩子。现实中,“黄色”孩子的叛逆性是四种颜色中最强的,“黄色”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一部战争史。
“黄色”孩子小宝打从会爬会走起,就秉持“我的事情我作主”,老爸老妈叫他往左他偏要往右,叫他睡觉他偏要玩游戏。每天晚饭时,“黄色”老妈都要和小宝战斗数十回合:小宝不想吃饭想吃饼干,老妈不让;每当小宝丢下汤匙不吃,希望老妈给自己饼干,老妈却淡定地说:“不吃饭的话,就饿一晚上吧。”
小宝刚记事的时候,看见红彤彤的辣酱颜色诱人,吵着要吃,爷爷奶奶拦着不让,只有老妈力排众议,给他吃了一大勺,小宝辣得眼泪鼻涕一起流。爷爷奶奶心疼得要命,只有老妈泰然自若地说:“不给他吃点苦头,他永远不知道什么东西不能碰。”自那以后,老妈对小宝的态度一直都是这样,而小宝总是力图反抗,虽然每次都以失败告终。斗争的次数多了,有一次小宝故意说:“我不喜欢妈妈,妈妈不如我的班主任好。”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黄色”老妈听后,用一个匪夷所思的方式来解决这件事。从那以后,每天晚上,老妈让小宝写完作业后,念一张纸条:“我最爱的人是我的妈妈,妈妈生我养我,妈妈的恩情我一辈子不会忘。”
“黄色”孩子天生就擅长在与人交往的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于父母的管教,他们叛逆性很强。而“黄色”家长又很强势、不容有错,遇到叛逆的孩子会用直接压制的方法:“大黄压小黄”。
那么,结果如何呢?小宝在老妈的严格教育下,变成了一个“坦白痞子”。每次在学校欺负同学、不守纪律之后,回到家里,老妈责问“犯了什么错”,小宝会毫不脸红地把自己的错误一一道出,还有为什么而犯错以及以后该如何改正全都倒背如流。在无懈可击的回答之后,连“黄色”老妈也挑不出什么错了,只能告诫“看你下次表现”。可到了下次,小宝依旧我行我素。
“黄色”家长不能用自己习惯的压制教育法来管教孩子,应该变压制为引导,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但最难的是调整黄色家长自己的心态,从“王座”上走下来。
问题二
学员阿勇和父母的亲情濒临破裂,与他们一家三口都是黄色性格有关。自打记事起,父母就忙于在外做生意,很少有时间和阿勇促膝聊天。父母对阿勇的要求是独立、凡事强过别人。小学时阿勇是班上的尖子生,完全不需要父母操心,但到了中学,阿勇迷上了网络,在网络游戏的厮杀征战中找到了感觉,成绩逐渐下滑。当父母突然发现儿子成绩掉到班里20名以后时,迅速采取了一个他们认为能快速见效的方法,把儿子送进一所军事化管理的私立学校。
“黄色”的特点是关注事多于关注人,他们认为,只要事情能快速解决,问题就没了,既然没了问题,情绪也就解决了。但阿勇父母没有想到,把儿子送进那所学校,带来的是儿子对他们的彻底失望。因为那所学校的管理十分严苛,犯一个小错误就要罚做俯卧撑若干下,或者抄书很多遍,使得阿勇原本很自我的性格受到压抑。在无数次说了真话被打压之后,阿勇假装自己已经被改造成“顺民”,瞒过了老师,终于逃出学校。
回来以后,阿勇痛苦地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好转,反而一落千丈。当阿勇发现自己无法超过别人时,他直接想到了结果—考上理想的大学无望了。于是阿勇为自己选择了另一条路,他和一帮社会上的朋友一起玩,希望他们能帮他找到一份工作。在父母的眼中,阿勇“堕落”了。一天,父亲在网吧里抓住了谎称去上学的阿勇,挥拳相向。阿勇望着父亲,眼中冒出怒火,但并未出一声,他决定要让父亲付出代价。
其后很长一段时间,阿勇不去上学,也不跟父母说话,父母想尽了办法,也无法从他嘴里撬出话来,而日益逼近的“高考”让父母充满了危机感。最后,父母从一位阿勇信任的阿姨口中得知了阿勇的想法:要想让他去上学,父母必须给他5000元钱,以弥补网吧里当众打他的“精神损失”。
孩子和父母间究竟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父母痛心疾首,开始反省过往的种种。“黄色”孩子天生就争强好胜,总想压倒别人,而父母用的方式不恰当,让孩子误以为一切都是交易,面对父母的不当教育—打,孩子想出了“精神损失赔偿”。这时,父母唯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反思自己,问题才有可能解决。
问题三 “黄色”孩子要学会示弱
小鸣就是在“黄色”父母教育下长大的“黄色”孩子,家境优越的他从小就知道自己要什么,从不沉湎于享受,少年时就出国留学。他成绩优异,提前一年大学毕业,进入最好的研究生专业学习。可就在读研期间,发生一件事,让他不得不中断学业。因为成绩好,加上刻苦努力,班上有几个同学总是请他帮忙做作业,而他也毫不客气,按照劳动获取报酬—一份作业若干美元。与此同时,他还在校外兼职做设计,每天时间排得满满。有一次,因为兼职工作临时忙碌,他随便应付了一份作业给同学,同学因此受到老师批评,一气之下,那同学找人在一条僻静的小路上拦住了他,不但要回了所付的酬劳,还拿走了他身上值钱的物品。那一刻,他突然发现自己是那么的孤立无助,学习生活了好几年,连一个知心好友都没有。而一向自信能搞定一切的他忽然陷入迷茫,对日后的生活感到无法控制的他设法结束学习回了国。其实,归根结底,还是黄色父母教的“永不吃亏”的价值观害了他。
“黄色”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会忽略了培养孩子对人敞开心扉的能力,因为这本身就是他们自己的弱项。他们也很难去教孩子“关注别人的感受”以及“退一步海阔天空”,因为这也是他们自己难以突破的瓶颈。“黄色”家长要想成功教育和他们一样的“黄色”孩子,首要的是放下自我,自己改变了,教育方式才能随之而变。
-------------------------
【更多精彩请点击】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请您邀请朋友一起分享,并关注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官方微信【xdfjtjy】或直接扫描二维码,即可于周一至周六,每天分享到一篇关于家庭教育的精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