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设计在童年
(2012-10-10 17:42:18)
标签:
家庭教育新东方敏感期育儿杂谈 |
分类: 【家教启示】 |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任何一位家长、老师或教育者,最应具备的是学习能力,读书是学习的最主要途径之一。读好书、品好书、荐好书,希望更多的博友能在我们的博客园地里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期待大家共同获益。
人生设计在童年
——有感于《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一书
作者:钱洁(迈格森国际教育北京公司学术经理)
对于即将为人父母者和幼儿园、小学的老师来说,《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一书很有必要一读,因为其中描述了很多让人非常困扰的孩子的“问题行为”,而且直指行为背后的“真相”。看过这本书,可以让家长和老师面对孩子0-6岁间到来的每个特别的敏感期时,帮孩子长好对他们一生都影响深远的那个“树杈”。
北京现在有了很多职业规划机构。做了职业规划后,很多人发现,实现自己真正梦想的很多必备的能力,由于早年没有意识,没有及时地发展出来。更有不少人直到大学毕业后该选择工作时才意识到,自己学习了那么多年,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真正要做什么。还有很多人工作了一段时间才发现,无论是职位还是收入都不错的这份工作,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其实,除了职业规划,人生整体都是需要设计的,最重要的设计都在人生早年完成。包括对于人类来讲最重的情商、审美能力、爱的能力,以及我们的多种智能。
让我们来看看,0-6岁有什么可以设计的,对我们的人生又有什么影响呢?
3岁的孩子开始难管了,变得很自私,所有的东西都是他的,不愿意跟小朋友甚至是父母分享,每天嘴里都是“我的,我的”,有时还会说“打死你,我要把你从楼上推下去摔死你”。
5岁的孩子开始跟你说,他喜欢上班里的某个漂亮女生或者老师了,要跟自己喜欢的人结婚,否则就生气,哭闹!
这是很多年轻的父母经常抱怨的一些孩子“出格行为”,《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会告诉您,所有这些把您鼻子气歪的“出格行为”,正是我们规划孩子人生的好时机。
审美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都能越来越感觉到,审美能力对一个人有多重要。气质、发型选择、穿衣着装的品味,待人接物的分寸,审美情趣对每个人在交友、工作、生活方方面面都有太多的影响。比如对于客户体验的细节设计,都需要很好的审美能力。
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一个天生的艺术家,然而后天是否能继续保有他们的艺术气息和发挥所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0-6岁我们对于孩子的艺术熏陶和3-6岁我们对于孩子一些“过分要求”的满足与否。
比如对于给孩子听的音乐,要让他听中国出版的节奏简单重复性强的“儿歌”,还是让他从小浸泡在世界级的经典音乐中呢?答案都取决与父母不同的选择。
不过想想看,小小一个维也纳,那里“有天赋而多产”的音乐人要比整个大大的中国多出不知多少倍,原因为何?也许您心里就有答案了。
孩子审美能力形成之初,可能会表现出很多“过分要求”。3-6岁的孩子可能突然间变得吹毛求疵,想要画画时,白纸缺了个角,就哭闹;吃蛋糕,少了一个小角,就不乐意;看动画片儿时,爸爸接个电话,就必须重头看。
我们一般的做法是马上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因为出于成人角度去看这些表现,会认为“真事儿,不能惯这坏毛病”,但是孩子和我们是很不一样的。3岁的孩子由于自我意识的出现,精神世界也渐渐走向深入和丰富,由于他们的思维还不具备变通能力,在他们的“小世界里”,所有的东西就应该是完整的、美好的。家长们想要孩子学会变通,要等到孩子的左右脑分化,从形象思维发展到逻辑思维阶段才可以。所以,我们的“想当然”,可能就会不经意间耽误了孩子审美能力的发展。所以家长和老师们,请看到孩子正处在他们的“审美敏感期”,好好尊重和保护他们未来的审美情趣吧。
秩序感
你是一个逻辑性强、凡事都井井有条的人,还是缺乏条理比较混乱呢?假设你是个女孩子来讲,要出门的时候,打开衣柜是否能很快找到你要的一身行头, 还是要花一到两个小时,去找自己的帽子、裤子和能配套的T恤呢?打开电脑需要找某一个文件时,是能够很快找到你要的那个文件,还是花很长时间,想尽办法都找不到呢?
一个人思维逻辑是否严谨,生活是否有秩序,有很多的影响因素。但是大家也许想不到,在孩子1-6岁的时候存在一个秩序敏感期,这个敏感期可以为孩子奠定下一生秩序感的基础。
1-6岁的孩子的秩序敏感期是螺旋出现的,孩子会有一阵子突然变得脾气特别大。家长会特别不理解,一般本能的反应就是训斥和反驳孩子。比如每天出门去幼儿园时都要在门口看一眼信箱,如果今天有点晚了,妈妈没来得及看,孩子就会大哭不止。
具体的做法是,家长和老师们要观察孩子们哭闹的原因,是因为打破了他们生活中固有的秩序,是因为他们不具备变通的小脑袋暂时无法接受不符合他们原有设想的现实,还是因为什么别的原因。不用担心你会宠坏了孩子,只要你真正用心观察了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区别对待即可。
梦想的建立
梦想对一个人的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很多时候有了梦想,一个人就会自动的往前走,无论艰难险阻。梦想很多是后天建立的,其实人生早期也可以有,梦想建立的越早,对你人生的正向影响越大。
儿童在1-6岁时是他们的“模仿关键期”,孩子由关注内在自我,到关注外部世界,他们的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将会去模仿所有吸引他们眼球的人、动物、卡通形象。中国有个领袖幼儿园,都是各政界要人的孩子,他们从小接受的幼儿园教育有点像过去皇子从小受的教育,墙壁周围贴的不是小动物,而是古往今来政界的风云人物。
有个朋友是酒店老总,他的孩子在6岁时就开始学习MBA课程,当然课程中的案例都是专为儿童设计的。这些孩子一定跟普通幼儿园的孩子从小就是不一样的。
有句成语说“子承父业”,也是从小熏陶的结果,很多在幼年就展现出各种“天分”的“神童”,如果您去仔细研究就能发现,早期让孩子接触到了世界一流的东西,开启了孩子眼界,让孩子们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兴趣,家长们就可以“大大省心”了。不用追在屁股后面催问“单词背没背,钢琴弹没弹”。
操作起来很简单,我们只需要在孩子开始关注外部世界,也就是模仿敏感期到来的时候,对于出现在孩子周围的人,还有给孩子播放的动画片加以选择、引导,就可以给孩子一个好的追寻的榜样。
像上述的例子书中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很多女生都是路痴,其实有些男生也是,但为什么另外一些人不是呢,原因在哪里?看过《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你就会明白,如果你是路痴,有可能是因为小时候父母对于过于爱护,失去了钻桌子爬床下的机会。什么意思?自己去书里找答案吧。
看书时,大家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可能是:对于乱发脾气的孩子们该怎么办?我的结论是,要掌握一个大的原则:你对孩子的态度即是将来孩子处事对人的态度。当孩子情绪来了,如果家长和老师们也陷入情绪之中着急上火,孩子长大后在处理对应事件时亦是如此。反之如果孩子情绪来的时候,家长和老师们能够冷静,先观察安抚,等孩子冷静后再引导孩子,这样孩子就能成长为一个高情商的人,遇事沉着,能够照顾到对方的情绪,可以等待(延迟满足能力)的人。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个说法一点也不夸张。人生设计在童年,童年的一个小小事件的处理,会影响到孩子一生的性格、处事方式。请家长和老师们慎言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