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赋
(2011-04-06 18:04:2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史小品 |
永济赋
作者:朱天运 叶国恩
蒲州旧府,永济新市,星射觜参(1),河隔秦豫。方圆八百里,环山绕水;上下五千年,震古烁今。中华始祖虞舜故都,黄河文明摇篮之地。峨岭条山,左环右抱,黄河五姓,前呼后拥。秀野平铺,一展天地豪然之气;联峰耸峙,可夺造化壮美之工。
西眺华岳,高擎仙掌;黄河九曲,低卧平川。望古都长安,吟王粲登楼之旧赋;锁三秦要地,凭壁垒森严之雄关。雀楼(2)日暮,一层更上,目穷千里,鹳影流云。看一水奔流,淘唐涮宋,两山开辟,断晋裂秦。俯瞰入海之黄河,远观依山之白日;对惊涛而魂梦浩渺,游宇外而神驭浮云。迎风户开,拂墙花动,普救(3)明月,山寺钟声。捣枕捶床,情牵西厢之玉人,碧云黄花,神黯送别之长亭。喜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惟世间风流地,独胜河东。
峨岭北依,迤逦东去,颠连起伏,屏障蒲津。中条南耸,烟雨横空。其美也如画,其势也如屏。竹林茅舍,古寺钟声,高人韵士,多隐其中。山头浮屠,访栖岩禅院之遗迹(4);西陲古渡,觅风后葬身之高陵(5)。王官飞湍(6),绕阎相赋闲之别墅;五峰叠(7),沐纯阳醉酒之仙风。
蒲坂气候温和,土壤疏松,川原膏腴,物阜天丰。黄河文明,于斯起步,华夏先民,赖以孳生。是故有虞舜建都于此,始有中华之称谓。当是时也,帝躬耕于历山之巅,制陶于大河之滨,捕鱼于雷泽湖上,抚琴歌南风之薰。茅舍竹棚,田亩在望;鸡鸣犬吠,途道相闻。
蒲州乃南晋雄关,东河重镇,北通燕赵,西望蜀秦。控河洛咽喉,可谓两京屏障;掌中原锁钥,实为畿辅藩篱。是故有蒲关之要塞,是故有河东之雄兵,是故有索舟之长桥,是故有铁牛之浩工(8)。大唐盛世,列中都之建制;刻意经营,如两京之繁荣。当是时也,大河汹涌,惊涛拍岸,长桥卧波,樯橹穿空。城郭十里,皆风帘而翠幕;绮户千家,尽酒绿而灯红。巷陌纵横,甲宅连云,楼台崔巍,高接睥睨。飞旆鸣銮,明皇乍到;行宫苑树,宰相时临。户盈罗绮,女尽衣缭绫以簪钗凤;市列珠玑,士皆佩玳瑁而揽玉骢。童谚歌曰:对门三阁老,一巷九尚书,翰林二十四,州县数不清。
杰构纳山川秀气,文学聚名胜灵魂。永济物土,壮绝天下;蒲乡人情,风流古今。骚客文人,如江河之游鲤,佳作名咏,充汗牛之栋宇。是故《西厢》佳句,曲高和寡;《登楼》绝唱,一骑绝尘。王维才气,旷古无俦,写山水田园而诗情画意;柳子文学,凝重淡朴,开唐宋新风而领袖群伦。司空宏论,精细微约,不主一格而咸备诸体;麻革杂咏(9),才华横溢,情追李杜而古风犹存。
踵文接武,翥凤飞龙,帝王皆明主而具圣德,臣仆多忠义而少奸佞。野草山林,印唐尧访贤之足迹;阜财解愠,唱虞舜爱民之心声。潇湘斑竹,洒娥皇女英之涕泪;独头碧水(10),照杨妃玉环之天容。首阳白薇,难屈夷齐之节义(11),南山黄土,未掩杨博之孤忠(12)。遥想当年,山河破碎,日寇铁蹄,一片血腥。中条山前,雪花峰上,十万将士,拼守河东。战马长戈,刀鸣剑舞,民族危殆,拼死抗争。让满腔碧血,染红杜鹃;令中华浩气,永震寰中。
滚滚黄河东逝水,人间几经沧桑。惜舜日尧天,倾成秦汉烟火;唐宫宋阙,顿作元金战场。嘉靖地震(13),光绪旱荒(14),十室九空,一片凄凉。也曾见名楼坍倒,也曾见盈途饿殍,也曾见母女相餐,也曾见村郭萧条。薜荔萧疏,铁人下泪;残军废垒,夜鸟悲嚎。
幸有北斗高擎,驱乌云散尽东方红。将万里山河,重新图画;教千年中华,再现光明。六十年建设,惊天动地,三十年改革,鬼异神惊。架长桥于风陵(15),途通天堑;筑大坝于三门(16),海晏河清。开灌渠以引黄,银河落地;筑长堤以护岸,力锁狂龙。任山前薄云,簇拥就百家工厂;趁河边热土,点化成千亩果林。高铁飞驰,风挟霸气,铁牛奔走,歌唱年丰。粟海肉鸡,偕沙滩芦笋以盛销欧美;庄子柿饼,伴黄河鲤鱼而享誉东瀛。夜听蒲剧高腔,旦生丑末,妙绝今古;朝看学校林立,电子金融,道塞精英。名楼再建,引领五洲宾朋,高瞻远瞩;寺月重明,招惹八方爱侣,海誓山盟。五老峰上,欢声笑语;万固寺内,暮鼓晨钟。处处杏花村,无需牧童遥指;家家桑落酒,出门醉倒刘伶。高楼栉比,峻厦凌空,好山碧树,阁水林风。栽樱花于广场,红云送芳;植翠柳于大道,黄鹂争鸣。沾衣欲湿,杏蕊与桃花共舞;霜林谁染?栌枫与柿叶同红。呜呼!悠悠兮舜都,煌煌兮文明!幽美兮河山,淳朴兮人情!天翻地覆,流诗动画,莺歌燕舞,一片繁荣!
余等生于永济,长于河汾。睹万物之蓬勃,感故梓之温馨。登高送目,醉眼前之美景;倚柱击节,颂盛世之光临。邀万壑千峰,杂花野树,黄河作酒,东海为卮。仰天长啸,大地回音:“祝神州不老,干此一杯!”
■注释
(1)觜参:古代天文学家把星空的划分和地面州郡邦国地域划分对应起来,称为分野。晋南为战国时古魏国地域,与天上二十八宿中的觜、参两个星宿相对应。觜:zi,参:shen
(2)雀楼:鹳雀楼。中国古代四大文化名楼之一。位于蒲州西南黄河岸边。唐王之涣曾写《登鹳雀楼》诗。该楼毁于金元战火,2002年复建。
(3)普救:普救寺。位于蒲州城东二里高原上。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元王实甫以此为本写出元曲剧本《西厢记》。该寺毁于日寇炮火,1984年重建。
(4)栖岩禅院,永济名胜。位于中条山西部。
(5)风后,黄帝时重要部落长。曾发明指南车,帮助黄帝打败蚩尤。死后陵墓葬于黄河岸渡口边,后来就把这个地方叫做风陵渡。
(6)王官,即王官峪,永济名胜。唐司空图曾隐居在这里。清代大学士闫敬铭亦筑别墅于此。
(7)五峰,即永济名胜五老峰。相传为八仙论道、吕洞宾醉酒之地。
(8)唐开元,玄宗李隆基为了方便与中都蒲州的联系,在黄河之中架设了浮桥。大桥两头各铸八个铁牛牵拉铁索。据考,蒲津浮桥铁牛的重量为唐代年产铁量的三分之一。
(9)麻革,永济人。元初文学家。
(10)独头,独头村。杨贵妃故里。
(11)夷齐,伯夷叔齐。殷代孤竹国王的两个儿子。殷末,纣王无道,周武王会天下英雄讨伐,伯夷、叔齐极力反对。周武王不听,灭殷。伯夷、叔齐为示气节,不食周粟,在中条山中饿死。封建时代,文人称夷、齐为“二贤”,首阳山上亦建“二贤祠”。
(12)杨博,明嘉靖名臣,蒲州人。三朝元老。曾在反对蒙人入侵、保卫北京战役中建立了重要功勋。
(13)嘉靖地震,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陕西关中大震,震级8.6,震中烈度12。死人24万,伤16万。为中国史上死伤惨烈的一次大震。
(14)光绪三年(1877年),蒲州一带发生大旱。据当时碑记:“时竟有父子相食,母女相餐者,较昔之易子而食,析骸为爨尤为酷。”
(15)风陵渡黄河铁桥,建于1968年;风陵渡公路桥,建于1988年。
(16)指三门峡大坝,为黄河中游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