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的设置
Ø
分解学习任务,小步子原则教学,使得每一步更容易达到,让学生有更多成功体验——自我效能感理论: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Ø
根据学生能力,学习速度设置不同目标——自我效能、自我价值理论
Ø
鼓励并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自定步调:学习契约——自我决定理论
Ø
设置多样化的学习目标——自我效能、自我价值理论
2、学习任务、学习内容的选择
Ø
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学习内容有价值和意义——对应:阿特金森的期望—价值理论中的“诱因价值”,动机分类理论:内部动机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Ø
任务新颖有趣,多变化——也是强调内部动机
Ø
使用多样的呈现方式,比如幻灯、图片、实物模型、演示实验等
Ø
设置有挑战性的任务——从成就动机这个角度来讲的
Ø
给予学生较多的自由选择和参与决策的机会,比如小组合作主题或阅读书目——对应于:自我决定理论
3、教学模式的选择
Ø
更多采用合作的课堂目标结构,结合个体化学习和组间竞争——降低个体学生失败的可能性
Ø
给成就动机高的学生适当安排竞争的模式
Ø
给回避失败的学生安排少竞争或非竞争的任务环境
4、课堂互动与课堂管理
Ø
平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多给后进生思考的时间。——增加后进生为了成功准备的机会和自己对结果的可控性。
Ø
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教给学习的策略——促进其增强信心,提升自我效能感
Ø
鼓励好奇心,鼓励提出问题、寻找问题——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Ø
让学生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Ø
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的内在的需求和想法
5、评价
Ø
评价维度、评价方式多元化,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评价方式——自我效能、自我价值理论
Ø
事先解释清楚评价规则,根据绝对标准来评价
Ø
基于学生自身的努力和进步情况进行评价——成长记录袋
Ø
测验内容应该注重考察理解和更高水平的思维——避免功利的应付考试
Ø
试卷的问题要安排的先易后难
Ø
对考试焦虑的学生进行考试技巧和放松训练
6、奖励与反馈
Ø
对学生的奖励、反馈要及时、具体化和经常性
Ø
指导学生归因或者进行归因训练
Ø
外部强化向内部强化、自我强化转化
Ø
奖励好奇心
Ø
奖励要与付出成正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