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岛游艇

(2009-06-01 22:16:34)
标签:

奥运

青岛游艇

游艇俱乐部

私人游艇

杂谈

 9月1日下午,记者在青岛某码头看到王先生时,他正在俱乐部大厅里喝着咖啡。

  王先生开玩笑地说:“我被朋友划为另类人群了,因为在休息时,我不会和他们一起唱歌、打牌,而是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水上运动中。”

  “我喜欢这种休闲方式”,王先生说,“想漂到哪就漂到哪,在海上漂浮

着就是放飞心情,好几次我就在游艇上过的夜。”

  王先生坚决不肯透露自己的身份。和他一样,多数私人游艇拥有者大都行事低调,这同时也给他们添了些许神秘。

  不过人们还是能够毫不犹豫地判断,这些一掷千金的私人游艇主,非富即贵。特别是在中国,作为一项奢侈消费品,玩游艇某种程度上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根据国际惯例,当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游艇经济就开始萌芽。我国东部沿海一些发达省市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3000美元。目前,中国各地已涌现500多个游艇俱乐部,而青岛拥有北方地区最大的游艇俱乐部——青岛银海国际游艇俱乐部。

  据银海国际游艇俱乐部常务副总经理官军龙说,青岛的私家游艇大部分是用于商务活动,邀请客户上船欣赏水景,洽谈生意,很少是度假自用或与家人朋友一起私人聚会。人们往往会把拥有游艇当作经济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象征,但对游艇玩主来说,游艇带来的精神价值,可能远远超过了使用价值,至少意味着一种更高品质的生活方式。

  正在兴起的游艇经济

  世界平均每171人拥有一条游艇,挪威、新西兰等国家人均拥有游艇的比例高达8:1,美国为14:1。仅休闲游艇一项,全世界每年的销售额近2000亿元。虽然在中国起步不过十年,但游艇已然拥有了相当一部分消费群体。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内地目前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已达总人口的13%,约1.6亿人,并且还在迅速增长。

  复旦大学旅游系的徐培华教授认为,国内消费结构正在升级,休闲正逐步成为时代的鲜明特征。目前,我国对陆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已达饱和状态,景观水系资源的发展将成为旅游市场的一个新亮点。游艇对个人而言,不再仅是一种奢侈的消费品,更代表全新的生活理念,由游艇带来的水系资源休闲市场需求巨大。

  面对水系休闲市场的巨大需求,青岛在游艇领域的投资也“风生水起”,一个个游艇码头、游艇俱乐部、游艇会所纷纷建立。据悉,在今年圈定的39个旅游大项目中,游艇俱乐部项目就有五个:银海国际游艇俱乐部、华爱游艇俱乐部、华鲁国际游艇俱乐部、世界之星国际游艇俱乐部和石老人休闲区游艇俱乐部。此外,还有正在规划中的胶南豪华游艇制造基地等项目。在我市的“十一五”船舶工业基地规划中,已经将游艇制造业列为重点扶持项目。这还只不过是一个方面。按照产业集群效应,游艇还能带动旅游、消费、服务等其他产业的发展。

  官军龙告诉记者,银海国际游艇俱乐部一期工程浮码头工程及130个泊位已经安装完工,目前已被全部预订。这些售价在100万元至300万元不等的游艇泊位,50%为在青从事房地产、钢铁、IT等经营企业者占据,20%被个人拥有,另外30%被国内外知名游艇公司、游艇俱乐部等购得。显然,继住房和汽车之后,游艇正在成为另一个消费“制高点”,而得天独厚的海上游艇运动条件,也使得这种崭新的高端旅游形式率先在青岛预热。

  奥运催热游艇经济

  在采访中,官军龙毫不掩饰地告诉记者,银海国际游艇俱乐部是2008年奥运水上比赛项目的直接受益者。

  官军龙介绍,中国国家帆船队的训练基地就设在该俱乐部,每年7~9月份,会有几百名来自各国的运动员在此训练。银海国际游艇俱乐部是2008年奥运会配套设施,2008年前为各国运动员提供适应性训练场地,2008年奥帆赛期间将是大型游艇、帆船的停泊港。

  据青岛市体育人士介绍,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直接带火了青岛市的游艇经济,比赛期间需要300多条用于教练、裁判、服务工作的配套艇。按照惯例,还会有一些国外的私人游艇前来观礼,这些游艇都需要泊位和驾驶、领航、维修等方面相应的服务;此外青岛近海海岸线绵长,风景优美,礁石少,晴天多,海面宽广,视野开阔,能见度高又少有暴风,也非常适合发展游艇旅游。

  目前国内外企业也从正在起步的青岛游艇经济中嗅到了商机。韩国釜山某造船株式会社在即墨一期投资1000万美元发展造船项目,主要生产特种船配件及救生艇、快艇、游艇等小型客船,产品全部出口。

  因游艇业在我市是新兴行业,游艇产业的生产、销售和出口额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但据估计,未来两年,青岛游艇产业产值将可能超过10亿元。虽然是新兴行业,但青岛游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已具备较高的水准。以青岛立行和青岛松本为首的青岛民营企业,更是击败了日本、英国等船艇制造企业,赢得了2008年奥帆赛工作用艇的生产资格。

  游艇何时能走近大众?

  17世纪,游艇运动从英国发源起就作为达官贵人的生活奢侈品,在中国到现在也一直被视为“奢侈运动”而远离大众的生活。随着游艇知识的普及及国际帆船赛的举办,游艇运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话资。“使游艇消费回归到‘休闲健身运动方式’的本质,是中国游艇消费经济‘最好时代’到来的有力信号。”有关专家称。

  青岛西海岸国际航海俱乐部董事长王伟成说,要想把游艇运动作为一项市民的普及运动,不是投资多少钱、建立功能多么齐全的码头的问题,而是真正建立一些适合中低端人士消费得起的码头。群众性游艇活动的开展,不会影响高端人士购买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游艇。

  青岛海事局前海海事处处长王迎太也曾表示说,游艇并非只有购买这一条消费渠道,应该以租代售、买租并举,即使买不起也可以租得起、玩得起。

  有关专家认为,因为中国游艇业发展起步晚,目前还存在诸如后勤保障差、产业法规稀缺等一些制约环节,但以后肯定会逐步得到完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