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个旅程,每个人都走在自己路上。当老了的时候,总是喜欢静。今日春雨江南,看着窗外蒙蒙,这时
思绪随着雨声,流连往昔的岁月。原来我的路上还有那么多让自己心动时候------
穿过的岁月,我又回到我的大学,站在那个教学大楼-----
“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朦。我东回归,我心西悲------”
我的朋友,你们有时也像我一样,在课堂上,开小差------开小差------
在梯形大教室,我的老师讲《诗经》中一首诗。说的是几千年前,一个征夫从东山,回西方家的情景----
这首诗伤感的情绪,感染着我。而教室窗外正下着江南的雨。这个几千年前征夫,还有窗外浠沥沥雨,把我思绪拉回千里之外的老家。
“在雨中,我和一个小伙伴,背着草筐,在农村小路上-----”
这个小女孩,在于灾荒时,其父带她离开时:“他爸拉着她的手,走了很远还流着泪回头望------”的画面这时又出在我的记忆里。
走思,是很意思的,
另一个镜头在脑中闪过:”在济南考场那个同桌——一个陌生的女考生“她
好像是在当地政府工作。
连绵的镜头又到了”这次来上海在火车上,又见到了那个女孩
身影”
喔 !“
再一个镜头在大学新生报到处,又见到那个女孩------”
人世间,有些巧事,被我碰了,真真,太巧了------
这时,我的脑子里,出现了幻想————如果这个女孩就是我童年那个背筐砍草的伙伴,那该多好------
下课了,课堂上的思绪缠着我--------顺着我的思绪,落在笔下,成了一篇小说。题名:《巧遇》。后在校刊上发表。
想不到,这篇小说,受到了好评。一个教写作的老师,还写了一篇评论。只是名字改成,《重逢》。
——
这是我在大学的一篇小说
这篇小说习作过程,对我印象很深,因为构思情景,在记忆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篇小说,结识了很多文学的爱好者:写诗的白莎,写小说的俞天白------特别是校刊的柴老师。柴老师以后在校刊上发了我不少作品。文学成了是我一生最好的朋友,相伴我走到现在。记得有位名人这样说:人生有两件最快乐的事:一是恋爱,二是创作。直到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感到最快乐的时候,就是手指敲击键盘,屏幕上出现那一节节欢乐跳跃的文字。
那个诗人白莎,成了我一生难忘的朋友;特别是俞天白,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成了,知心好友,患难兄弟。当头白之后,明白了:人生中知己很少,这种情谊情多么珍贵!
在小说上有个插图:两个背着筐农村孩子。插图是我去请的一个女同学:庄珠娣。第一次进女生宿舍,有点不好意思。她好像正在化妆,一股淡淡的味道,从来没闻过的------,因为那是五十年代呀------
后来这个女同学,再也没见过。听说她毕业后和男朋友分配到河北。她那个男友我也认识,同是校文学社成员。后来我也回到河北,不过那是十几年之后的事了。回到北方,寂寞的时候,很想联系大学的同学。河北的就是庄珠娣夫妇,但不知她分配在哪里。就在网上查,高兴的是,查到她现在《河北省出版社》。我就去了封信,好在她还记得我。她的回信,也很感慨。不过,遗憾地告诉我,很快就调到苏州大学工作。我知道上海人,对江南的依恋心结和上海相思。想不到她已成了一个著名的书法家。因为我那第一篇小说的插图,知道她是个绘画爱好者,想不到这些年,在书法上还有那么高的成就。想到她,就想到当年总留在记忆里淡淡香味。后来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是对她在河北一个中学回忆。却原来,来自上海那个文静、秀气、爱美的小才女,也经历那么多坎坷。我有点不相信,但世间的偶然,有幸运也有灾难-----
有时,寂寞了,或者安静的时候,和自己的往事相伴,也是一种非常愉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