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都喜欢进京入驻国家机关工作,争取当个京官,不论大小,回到地方有头有脸,有气派。地方也为本地拥有多少京官而骄傲,那怕当个国家机关的处长什么的,对地方有益处,进京好办事。京官来到地方也犹如上帝一般,不可否认,这也是一种人生的价值观念,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出走嘛。据统计,今年又有124万人报考国家机关公务员,不知其中有多少外地人,无疑热衷无比,纷纷看好京官这个“金饭碗”,跃跃欲试,力图搏一搏,期盼有出人头地的一天。但是,愚在北京学习了一段时间,感触还是颇为深刻的,以为外地人在北京当“京官”是一件好苦的差事,京城的官场文化高深莫测,缺乏官场方面的导师几乎难以成就,想事业有成、炼铁成钢就得仍受煎熬,付出方方面面的牺牲,而且牺牲的东西太多了、太重要了,尤其是时间、金钱和家庭。牺牲了宝贵的东西,能够混上个司级的寥寥无几。
想在北京干一番事业,就得先有个“窝”。可是,北京的房价是全中国最高的,一套普通住房四、五百万,三环以内的房子一般的工薪阶层难以承受,根本就没用财力购买,不得不在四环以外勉强购买小户型的住房,这样就引发了不少问题,因为国家机关、金融机构、证劵公司、外国机构、跨国公司和央企等基本都上在三环以内,每天上下班就得在路上花费几个小时,生活成本和工作成本都是巨大的。
据一在京工作的同事如诉,他的家在望京那,望京在北京算是很不错的地方,挺高档的,可是他在金融街上班,工作10年至今依旧是处级干部,工作挺顺利,地方老乡来找他帮忙办事的不少,人缘关系挺不错的。在国家机关工作10年排个处级是很自然的,那叫自然升迁,没有什么竞争性,不像地方干部一辈子都难以混个处级,在地方能够混上处级的祖坟就冒烟了,祖坟风水好。可他就是天天为上下班发愁,国家机关的处级干部不像地、市以下的处级干部有专车和秘书,所以10年来,他的大量时间都花在上下班的路上,平时每天早上五点半就得起床准备出发,坐的是班车地铁,大量的宝贵时间消耗在路途中,中午在单位用餐,每天晚上八、九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到家,在家里稍稍料理后就赶快上床睡觉,为的是第二天早起上班,家庭的生活质量很差,夫妻之间和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时间太少,教育孩子的时间少,简直就是一个机械式的家庭,毫无家庭的生活味道。一个家庭就得这样年复一年惯性地运转,过着虽然体面却是艰辛的“京官”生活。
北京的“京官”基本上都是这样过来的,得慢慢地接受考验,以便今后有真正像样和体面地的日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