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印象四:上海人相互护短的毛病

(2010-06-24 18:56:48)
标签:

余秋雨

论上海人

蔡骏

上海睡衣

上海毛病

上海十三点

上海内衣飘

杂谈

分类: 改装车赏

   作家蔡骏问:

    博主(金树林)拍摄的街景是南京东路老城区的老房子,在这种房子的阳台和窗户上晾衣服,已经有了近百年的传统历史。当年设计这些房子的同时,也就设计好了直接往窗外伸展的晾衣架。至于博主,喜欢用照相机拍别家的内衣,也不管这些内衣的主人是小姑娘还是老妈妈,是不是有窥阴欲与内衣僻呢?

 

   答:

    蔡骏先生挂念上海老百姓的晾衣问题,我十分欣赏,希望蔡先生始终如一,切切实实为晾衣问题建有益之言。

一篇《数说上海城市毛病》的博文不小心引起了网友的热议,还惹得上海人与外地人大战一场。尤其是几张上海人在南京路步行街晾内衣的图片刺痛了上海人的心,伤人之言随之而来,我的善意之言和新浪编辑的善意之举招来了骂声与炮轰。似乎揭到了上海人的伤疤与痛处,上海人恼羞成怒,大发脾气,并且开始相互护短,但是骂新浪编辑、骂外地人无疑暴露了上海人的低素质、没修养、没水平,新浪网是当今中国最大的热门民生网站,外地人为上海创造了无数的GDP,上海人这么随随便便地骂人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完全是小农习气和城市痞子习气造就了上海小市民阶层的不健康精神面貌。虽然蔡先生赞同可以“内衣满街飘”,但是我依旧以为先生欠妥,作为有一点社会影像的年轻人物,不宜庇护同乡的丑陋,理应为创造上海和谐社会出力,切莫在此激化矛盾。上海人之间为此相互护短是大有毛病的,是不健康的,上海人将难改自私小气、窝里斗和斤斤计较的老毛病,将影响上海社会进步。

南京路不是上海人的。南京路是中国的,是世界的。南京路是一条国际名街,是闻名海内外的旅游景点,有那么多的名店,举世瞩目,游客成千上万,络绎不绝,初到上海的游客必到南京路游览购物观光,那栋洋楼的人家把胸罩短裤那样的东西伸到阳台外面,衣物臭水往街上滴,让游客或从下面走过或驻足好奇或拍照,那是不文明、不礼貌、不好客的行为,也是一种畸形的变态心理,难道南京路是上海人展示令人恶心和肮脏东西的地方吗?那是在赤裸裸地羞辱外地游客,是一种忌讳,大为不吉,大为不洁,大为不雅,大为羞耻。那栋洋楼离外滩百米左右的距离,在主干道,在黄金地段,是游客必经之地,游客总不能低头而过吧,一靠近那里便看到了那些迎风飘扬的不祥之物,便飘来了一股肮脏腐朽的怪味,还不有损上海的形象吗!南京路的那栋洋楼并非位于社区和小区内,可以像社区小区的住户那样较自由随意晾衣,现在很多社区也在规范晾衣,以便创建文明谐社区。建议地方政府应该解决此楼人家的晾衣困难。

那栋老房子的阳台也不是用来晾衣的。那是解放前盖的洋楼,作为作家的蔡先生未必了解其历史文化,解放前那是文明、优雅的阳台,是有文化的人、有修养的人、有教养的人和贵妇人、小姐观景聊天的阳台,那里见得有近百年的晾衣历史,纯属无稽之谈,无知之言,可以去翻翻那栋楼的老照片。解放前,文人艺人、商人小资、社会名流和外国人住在这样的洋楼里;解放后,翻身的社会新阶层取而代之,住进了洋房,还有部分乡下人也住进了洋房,把乡下人的不良生活习惯带进了洋房,从此洋房的阳台才挂起了胸罩短裤内衣尿片等,在名街名店和热闹的地方展示某些上海人的丑陋和恶习。

不知蔡先生是谁的后代?据上海一位资深文化人士考证:上海解放后,大批苏北与安徽难民迁移上海,加上上海本地产业工人,构成了上海小市民阶层,人们现在通常遇到的上海人部分属于这些家庭的后代,他们主要分布于杨浦、闸北、长宁、静安等苏州河一线,有的分布在黄浦和卢湾的一些片区;另外,人们现在通常遇到的一部分上海人属于旧上海拉车、擦皮鞋、做鞋、卖报、要饭、当舞女、做妓女、当佣人和刷马桶的地道上海人的后代,现在穿睡衣游街的、骂街的、骂人的、在大街上晾衣的和在网上说粗话说下流话的往往都是这些后生。有教养、有文化、有觉悟、有品德的上海人那里会这样粗人、粗语、粗鄙、粗野与粗口粗话!

末了,还请蔡骏先生拜读拜读你们上海文化名人余秋雨先生的《论上海人》:

近代以来,上海人一直是中国一个非常特殊的群落。上海的古迹没有多少好看的,到上海旅行,领受最深的便是熙熙攘攘的上海人。他们有许多心照不宣的生活秩序和内心规范,形成了一整套心理文化方式,说得响亮一点,可以称之为“上海文明”。一个外地人到上海,不管在公共汽车上,在商店里,还是在街道间,很快就会被辨认出来,主要不是由于外貌和语言,而是这种上海文明。
同样,几个上海人到外地去,往往也显得十分触目,即使他们并不一定讲上海话。
一来二去,外地人恼怒了。几乎全国各地,对上海人都没有太好的评价。精明、骄傲、会盘算、能说会道、自由散漫、不厚道、排外、瞧不大起领导、缺少政治热情、没有集体观念、对人冷淡、吝啬、自私、赶时髦、浮滑、好标新立异、琐碎,世俗气……如此等等,加在一起,就是外地人心目中的上海人。
全国有点离不开上海人,又都讨厌着上海人。各地文化科研部门往往缺不了上海人,上海的轻工业产品用起来也不错,上海向国家上缴的资金也极为可观,可是交朋友却千万不要去交上海人。上海人出手不大方,宴会桌上喝不了几杯酒,与他们洽谈点什么却要多动几分脑筋,到他们家去住更是要命,既拥挤不堪又处处讲究。这样的朋友如何交得?
这些年,外地人富起来了,上海人精明到头还是十分穷困。这很让人泄气。去年有一天,在上海的一辆电车上,一个外地人碰碰撞撞干扰了一位上海妇女,象平时每天发生的一样,上海妇女皱一下眉,轻轻嘟囔一句:“外地人!”这位外地人一触即发,把历来在上海所受的怨气全都倾泄出来了:“我外地人怎么了?要比钱吗?我估量你的存款抵不上我的一个零头;要比文化吗?我的两个儿子都是大学毕业生!”是啊,上海人还有什么可骄傲的呢?听他讲罢,全车的上海人都发出酸涩的笑声。
上海人可以被骂的由头比上面所说的还要多得多。比如,不止一个扰乱了全国的政治恶棍是从上海发迹的,你上海还有什么话说?不太关心政治的上海人便惶惶然不再言语,偶尔只在私底下嘀咕一声:“他们哪是上海人?都是外地来的!”
但是,究竟有多少地地道道的上海人?真正地道的上海人就是上海郊区的农民,而上海人又瞧不起“乡下人”。
于是,上海人陷入了一种无法自拔的尴尬。这种尴尬远不是自今日起。依我看,上海人始终是中国近代史开始以来最尴尬的一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