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1月14日下午望海观云偶感
| 分类: 散文 |
下午三点半的云相
卷云由冰晶组成,常见于晴天,通常位于6000米至12000米的高空。
图中的卷云估测高度为6000至8000米。
层云通常出现在海平面至2000米的低空,由海上的水汽凝结而成。
图二中的局部层云出现在地平线上方不远,估测高度为500至1000米。
元月十四日下午凭窗望海观云偶感
今天下午茶歇时,我照常习惯性地开窗望海观云。看着看着,一个貌似单调的窗景在眼前开始呈现出戏剧性的幻化情境。
适才还见到海面上空中层次分明的高积云(altocumulus clouds)和高层云(altostratus clouds),当下却发现那些层云和积云都统统消失了,早已升到更高处,变成了薄薄的卷云(cirrus clouds)。
谁知在下一个时辰里那卷云又会变成什么样的云相呢?
或许会再度升高,变得更加稀薄,最后稀释在蓝天之中? 或许,在日落后,它们失去阳光的辐射,从而逐渐聚拢,再度形成积云,下沉到原来的高度?
再看天际浮现的那两块灰色的局部层云。无疑,那是从海面刚刚腾起的水汽凝结而成的。是的,大海会源源不断地向大气层输送水汽的。原来的层云消失了,新的层云会不断涌现的。
谁知这两块刚刚形成的局部层云在一个时辰之后又会变成啥样呢?
或许,它们也会直线向上升腾,化身为积云?或许,它们会依照自己惯有的趋势,在天黑前向八方扩散,铺天盖地扩大面积,造成晴天转阴天的格局?
不过,无论云相如何千变万化,云中所有的水汽终将逐渐聚集增大。达到一定比重时, 终将形成雨云(nimbus clouds)。而雨云则是地球陆地上所有生命(包括你和我)的真正祥云。
于是,我似乎略有所悟,虽然所悟到的道理并非是何等的玄妙奥义。原来,那窗景中的云相不仅并不单调,而且与我们的生存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对于陆地上所有的生命而言,云气的存在是须臾不可或缺的。我们的生命所需要的淡水全是雨云通过千辛万苦的运化从大海提取给我们的。
然而,我们却不太理会它的存在,甚至连屈指可数的几种云相的名称都未必清楚。
心物和
2025年1月14日星期二夜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