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西游记》(3)《西游记》讲了人的追求与需求
(2013-06-30 09:49:09)
标签:
教育 |
分类: 谭笑白话西游记 |
解读《西游记》(3)
《西游记》讲了人的追求与需求
整部《西游记》中许多地方都讲了人生的追求与人的心里需求,有些地方明显,有些地方不明显,下面分析一二。
例如,从孙悟空的发展经历看人生三大追求。
孙悟空出世后,在花果山逍遥自在,就去拜师学艺,想长生不老;学艺期间,学了筋斗云,瞬间十万八千里;最后,去西天取经,成了斗战圣佛。所谓佛,即明白人。孙悟空这三个方面的故事,讲了人对时间的自由、空间的自由、精神的自由的三大追求。
我们现在许多人讲养生,是想活长一点,获得更多时间的自由;许多人买车、买房,是想获得更大空间的自由;许多人追求淡定的心态,追求一份心灵的美好,是追求精神的自由。所以,从孙悟空个体的发展历程来开,《西游记》讲了一个人生追求的故事。
又如,从取经团队五个人的性格特质看马斯洛的五层次需求。
据百度名词解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该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取经团队的五个成员若看为一个整体,每个人就代表了马斯诺五个层次的一个需求。猪八戒好吃好色,代表生理需求;沙和尚胆小怕事,代表安全需求;白龙马一心跟着大家去取经,维护团队完整,代表情感和归属需求;孙悟空无数次被八戒激将,常为面子去争斗,代表荣誉的需求;唐僧虽然赢弱不堪,却不顾千辛万苦,坚定不移地去取经,代表了自我实现的需求。
取经团队的五个成员若分别看成一个个个体,则每个人的优势需求又表现在上述五个方面,在其他方面表现为非优势需求,即每个人更着重在意自己的优势需求,其他方面非优势需求可以弱化甚至放弃。
《西游记》中的人物与故事,从追求与需求角度说,可以分析出许多东西,上面只是简析,非常概括。读者若有兴趣,可进一步分析,能分析出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