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善宫(恩义寺)第八次重建纪实
(2011-05-20 16:31:02)
标签:
杂谈 |
庆善宫(恩义寺)第八次重建
【大唐天子李世民悬弧圣地】碑
该碑为石灰岩质,高1.8米(不含底座),宽0.64米,厚0.18米。
顶部高0.53米,刻有二龙戏珠,中心刻<中华>二字。碑文分两部分:上部为李世民一生的历史;下部为恩义寺八次建设的历史;中心刻着《大唐天子李世民悬弧圣地》几个大字。碑文左右各六行,每行三十六字。立於二00七年正月二十二日。
碑
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五九九年一月二十三日),生於武功别馆。其地今陕西省杨凌区,建子沟村南恩义寺一窑洞内,后曰唐王洞。在此求读,度幼生涯,其父李渊任晋留守。隋末炀帝荒政无道,子劝父业一十三载,大业末年起兵晋阳,隋灭唐兴。武德九年玄武之变,世民登基,帝称太宗,国号贞观,统一华夏,坐帝二十三载。为民求食,兴修水利,减赋民荒,爱民如子,营造工业,商通内外,丝绸西域,国昌民乐。贞观二十三年驾崩,葬陕礼泉昭陵,享年五十有一。功高一世,万古长青。
恩义寺唐太宗诞辰圣地,生后受我先辈衣食之载,为报其恩,多次幸游武功旧居,宴臣赋诗,访民疾苦,与民同乐。武德元年,出於圣化,於旧居首次改建;武德六年二次重建,改名庆善宫;唐宣宗大中期为三次重建;宋天圣十年第四次重建;金世宗大定十六年第五次重建,更名《崇教禅院》;清圣祖康熙十九年为第六次;康熙四十年第七次重建,首扩占地四十二亩,僧人众多,日耕夜诵,推移岁月之久。内存李世民拴马之用“拴马桩”; 母拾谷安子於树下,日行影不动的“可生树”; 盛有母子情怀天然生就的“槐抱柏”; 以及悬弧洞址,至今佳话传载,盛名千古。
庆善宫(恩义寺)第八次重建纪实
2006年秋,庆善宫(恩义寺)第八次修建开始。此次修建,寺庙为东西走向,长 108米,宽22米,占地面积3.6亩(2376平方米)。山门朝东,紧靠杨凌示范区东环路,位于建子沟村南,五胡路南约七十余米,西宝高速公路北约六十米,唐王洞原址以东约二百米处。 2007年正月二十三日,恩义寺庙会时,前殿首先建成,举行了竣工庆典,唱大戏三天。十月十三日庙会,宽7间、高7米的上殿(大雄宝殿)底层封顶,与纪念李世民诞生1408周年一起,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唱大戏三天,附近村民,人山人海。杨凌地区德高望重的马伯援老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振奋人心的讲话。大殿的设计为全框架钢筋混凝土结构,底层为七间二十一米,高七米,东西垮度十八米,另有外檐三米,共二十一米。二、三层为五间。底层前十二米为大殿,后六米为两层,设为四个大房间。顶部为木结构,青瓦盖顶,访古外观,木刻彩绘,高大雄伟,十分壮观。
恩义寺这次重建,是当地居民、佛界大德和社会贤达三者共同努力促进的结果。此前,徐征(北崖底人)、吴连英(杨陵佛协干部)等即曾为庆善宫的重修,多方奔走呼号。后徐征有病,不能从事重建事宜,吴连英也放弃恩义寺的重建工作。2006年秋,释宗明(俗名刘耀辉,上川口村人,现称释如耀。)至建子沟村作法事。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宗明法师主持组建了恩义寺筹建委员会:总会长由刘志海(木匠,南姚安人)担任;第二总会长淡芳霞(女,东桥头人,退休干部);第三总会长马世春(建子沟人);会计马志功(南庄人,退休干部);出纳张翠霞(女,建子沟人)。各村会长:李秀英(陈小寨人,女,年近八旬);张孝勇(西桥头人);冯勇(书法家,西桥头人);陈生杰(东桥头人);陈彦(东桥头人);李林(南崖底人);马振远(北崖底人);胡生芳(胡家底人);胡良友(胡家底人)。除张翠霞、冯勇比较年轻,其他都在70岁上下。
此举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热心参与者很多;有:李振(建子沟人);陈润身(陈小寨人,退休干部);王鸿治(陈小寨人,八旬老人);李团法(南崖底人,退休工人);胡生义(胡家底人,老支部书记,八旬老人);高山(胡家底人,画家、书法家,退休干部);丁若文(胡家底人,书法家,退休教师);李育波(南庄人,退休教师)等。
南北崖底两村干部李斌、李前峰决定利用集体所有、但已多年无法耕种的荒坡坟地,作为重建恩义寺的建设用地。建设资金,除恩义寺六社十三村(建子沟、陈小寨、胡新庄、南姚安、李台、坎子底、西桥头闫家堡、西桥头耿家堡、东桥头、南崖底、北崖底、胡家底、南庄)农民每人赞助5元和多位善男信女捐助者外,绝大部分资金系西桥头村,民营企业家闫圈稳垫支。会长们签约,保证五年内还款。前者村干部承担着政治风险,后者企业家承担着经济风险。
当地政府对恩义寺的重建,始而反对,后来默认,最后给予支持。重建工作开始后,杨陵区政府在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的指示下,几次提出,以“非法用地,私建寺庙”为由,决定拆除,遭到群众抵制。恩义寺筹建委员会向杨陵区政府、人大、政协和政府有关部门呈送重建恩义寺的申请报告,申述了庆善宫的历史价值和重修的重大意义。区政协收到报告后,政协主席杨艺园批交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李鹏辉办理。他亲至现场,详细调查了解,丈量土地,与周边群众交谈,向区政协写出书面报告,报告提出了四点意见和建议,一·说明了恩义寺和唐王洞的历史渊源及寺内古迹情况;二·指出用地系多年荒坟地;三·强调群众重修热情之高涨和重修的重大价值;四· 聘请杨陵德高望重的老干部和杨陵区的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考察论政,这些社会贤达和德高望重的老干部发挥了重要作用:德高望重的马伯援(当地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人、解放后曾任武功县第一任县长、农校党委书记、农业科研中心副主任);袁海珍(西农大教授、农业科研中心主任);景志成(原杨陵公社书记、区政协第二、三届副主任);胡志成(原武功县商业局长、原杨陵区副区长);薛德文(原杨陵区区长);万为瑞(原水保所所长、示范区工委副书记,现为示范区顾问、慈善协会会长);李诚义(原扶风县委副书记、杨陵区人大经济委员会主任,现任慈善协会副会长);王志林(原杨陵公社社长、杨陵区第一任财政局局长)等。都认为唐太宗诞生地是杨凌建设与发展的一大亮点,不应埋没。政府对重建应重视与支持。
由于恩义寺是唐代政治历史文化中重要的一环,影响深远, 为克服建设中的困难并发挥唐文化的整体效应,恩义寺筹建委员会决定建寺方向为:与西安大唐芙蓉苑联系,招商引资。马伯援、薛德文、胡志成、段松年等老干部也先后到示范区管委会、区政府汇报情况,领导表示赞成和支持招商引资,推进唐太宗诞生地的开发与建设。
2008年春、秋,杨陵区政协和杨陵区文物管理所,分别以《关于恢复重建恩义寺的报告》同一个题目,向杨陵区政府写了报告。2010年2月25日,我们以《关于开发恩义寺唐王洞旅游景点的议案》,在杨陵区人大七届四次代表大会上,由申满军、陈兆辉、张甩甩、杜满囤、王彩刚、李格婷、马雪琴、李艳及焦育红九名代表签名提交,由杨陵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在杨政教涵【2010】3号文件《关于对区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4号建议办理情况的复函》中,作了全面具体的回复。
2010年农历十月初九日,大雄宝殿诸佛菩萨尊像落成,举行了隆重的开光庆典活动,唱大戏五天;初八晚上,燃放长达40分钟灿若繁星的烟花焰火;请来著名陕北秧歌队表演助兴;六社的锣鼓秧歌队都到现场作了表演;杨凌电视台《民生热线》栏目也作了采访报道;我们也作了录像,制作了光碟;并发送到网上,只要点击《恩义寺》、《恩义寺庆典》视频,都可看到。
有李鹏辉恩义寺诗菩萨蛮一首:
赤橙黄绿青兰紫,彩旗飘扬当空舞。
今日佛开光,寺内阵阵欢。
陕北秧歌鼓,秦腔助兴乐。
装点恩义寺,今朝更美好。
对杨凌建子沟恩义寺唐王洞,这一重要的历史遗迹和历史文化资源,能尽早开发利用它,我们将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