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响中的电影

(2010-03-14 13:17:55)
标签:

电影

商业化

文化

潮流

娱乐

  今天中午和朋友吃饭,不知道就怎么谈到了电影,一个“商业化”就概括个人的全部影响,突然也想起昨天晚上中央台《22度观察》里嘉宾谈到的,说韩国要成为艺术出品前五名,嘉宾说这是对中国的侮辱,因为中国是东亚(亚洲)文明的母国,但这个数据肯定是进不了前五的。比不上一个几千万人口的国家,也比不上一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国家,这也是我们的悲哀。

  我不是一个影迷,也不是专业的人士,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观众,我始终的感觉的中国的电视剧比电影好。看了《铁道游击队》、《地道战》我知道抗日战争中国人是怎么发挥智慧的,当时的情景是怎么样的,看了《士兵突击》我记住了“不抛弃、不放弃”,看了《亮剑》我记住了兵无常法,什么叫勇敢。但看了《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等等,我只是看过了,没什么留下的。。。按理,电影比电视剧的覆盖面要广,情节更加经典,突出更明显,却没给带来什么,所以我觉得电视比电影好看,只是时间不够,无法全看,也许电影不一定是艺术,只是娱乐?

  《阿凡达》近期很火,我过年的时候,用手提电脑看了,觉得没什么,很赞同一个影评:美国人想象力已经枯竭了,拆迁办和钉子户之间的故事,穿越是主要元素?怎么像是中国人写的故事,在暗喻什么?还记得《功夫熊猫》嘛?

   有很多电影艺人在接受采访中都说到:角色挑战,这对一个在专业事业中奋斗的人来说,无可厚非,也很激励人,让自己的戏路更宽,不断挑战,是生存的必需,同时也是让自己的工作更有趣。但对于电影行业的发展来说,我觉得这思维是不行的,专业化分工,是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每个编剧、导演,应该更细化自己的市场,不应该把精力分散,去拍不同的片子,哪怕是一个专业的学者,也不可能对中国历史每一个层面,人性的每一个侧面,每一个行业的特色,每一个家庭的喜怒哀乐看透看齐全。何不把有限的时间,投到某一方面呢?战争的、武侠的、历史的、爱情的。。。都有一个突出的团队甚至几个,我相信电影这艺术,将会更辉煌。

   最早的《西游记》大家还记得吧,我是百看不厌,短短25集,却让看过的人记住了《西游记》比较齐全的故事情节。四个角色的个性突出分明,让人慢慢品味,细细感受里面的真谛,有人将他用于玩笑,有人用于性格分析,有人用于政治,最近网上看到那句:有背景的妖怪带走,没背景的打死。我觉得真的很经典,至少这是中国人治阶段“依法办事”的真实写照。什么叫经典,n年之后,依然记得,依然能看出新的视觉,依然能品出新的味道,能随社会发展而发展的东西。

  中国的文化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璀璨。非常非常多的地方特色,非常非常多的传统艺术,这些都可以拍成影视作品啊。现在不是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嘛?影视音不是很好的方式嘛?而且电影的覆盖面那么广,表现手法让普罗大众都可以接受,为什么非要去追求商业利益呢?每人给你一块钱,10几亿的市场够了吧。

  文艺应该对社会有个宣导,引领的作用和使命,这不仅是潮流那么简单,但现在中国人还太浮躁,这对于生在一个文明古国的人们来说是不公平的,不应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拜个晚年
后一篇:《破百之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