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行前规划
园博会整个会场相当于两个颐和园,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要想一天全部参观完整个会场,特别是带着孩子这是绝对没有可能的事情。园博的景观都相对分散,这并不是一个适合带着孩子无目的的走马观花的地方,即无意义又浪费体力,不如去街心花园乘凉玩耍有益身心。所以别看就在家门口,园博会的攻略必须做足,才可以出发。
中国园林有北方园林(皇家园林)、苏州园林和岭南园林为三大体系,这三大园林也都是园博会上的报道亮点,所以我希望这次园博会游览可以让小月在一天之内了解、感受到三种不同特色的中国园林文化,再零星参观几个附近我们感兴趣的展馆,当然规划也综合考虑了小月的体力情况,于是我制订了一条5、6小时的游玩线路:
进3号门参观台湾馆- 锦绣谷揽胜 - 观看花车游行(小月的最爱)-
下面就跟着我和小月一起领略园博会里的中国园林风光吧。
亲子游园博三大看点
看点一:异装美女、童趣花车
一进园小转了一下台湾园,出来就赶上了园博会的重头戏花车巡游。很多穿着奇装异服的美女据说是代表着新北京16景和丰台8景,代表景致的服装虽然看上去很抽象,但美女确实是实实在在的漂亮。花仙子、森林女神、功夫熊猫、哪吒各种卡通人物和那些充满童趣的花车特别受小月欢迎,管你是园博会还是动漫展,管你这个花车游行的主题和表演是否已经跑偏,只要是有这些有趣的卡通人物孩子们就喜欢的不得了。
图注:本周是“北京主题周”糖葫芦、天坛、华表和京剧元素必不可少
看点二:日行八万里,体验中国三大园林体系风格
北方园林(北京园)
北方园林又称皇家园林,以帝王宫苑为代表,北方皇家园林是宫殿和苑囿的结合,建筑壮丽豪华,色彩鲜艳强力,风格雍容华贵。
北京园矗立于锦绣谷旁,全园由3个院落组成,分别融会了3类皇家园林的精华。北京园的第一进院是个四合院式的宫廷园林,称作“明春院”,游人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幽静典雅的宫廷氛围;第二进院是自然和人工交汇的山水园,堂皇大气,是全园的景观高潮;第三进院西跨院,也作“知秋园”,展现于游人面前的是一处既含蓄又内敛的皇家山地园。
图注:北京园入园处感觉很像颐和园的某宫门
图注:坐在一进院子的廊下还真是有点在皇家园林休憩的感觉。我还没说什么,小月就说:妈妈,这个地方和北海有点像!瞧,小家伙也看出来了,说明还是比较成功的。于是趁机给她讲一些北方皇家园林的一些特色。
图注:虽说画师的水平无法与宫廷画师相比,但是北京园雕梁画栋,其精致程度算是不错了,和某些皇家园林近期修复的水平与效果都十分接近。
图注:穿过假山来到二进院子“山水园”,这里确实颇有皇家园林气势的。
图注:传说中的永定石,上面的原点标注了东京北纬坐标,可以进行全球定位。
图注:山水园的鸭子在树下悠闲乘凉。右边那只正准备下水洗澡。左边那只气定神闲很有皇室的高贵气质。
图注:从东门出口出来,外面被鲜花点缀得非常漂亮,很适合拍照。
岭南地区经济水平较高,造园活动非常兴盛,加之岭南还受到西洋文化的影响,不但造园理念,甚至在园林规划布局及表现上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
岭南园中设九曜春晓、月照名堂、南国佳音、雨打芭蕉、画眉通泉、渔家之乐、伴塘荷风、故乡倚绣、红云飞韵、镜花传情等十处意境,彰显岭南园林的文化传承。同时还在园内设立了一个小型的热带植物园,让人有置身南国的感觉。
图注:看到被热带植物掩映的大门就觉得很有岭南的特点,风格很鲜明
图注:这个景致是“妆台绮秀”,借鉴了岭南四大名园之一可园的可楼。结合狮子上楼台的的塑石假山、飞瀑设计。楼高4层,一层架空,塑山涧水帘,登山到二层转木梯上三层,楼中妆台绮秀,四层台阁,可近揽全园。
图注:当我告诉小月猪笼草的小袋子里面装的是什么的时候,她沉默了很久,然后说如果有萤火虫进去的话,是不是晚上袋子就会在发光发亮了?我知道她其实是不想有昆虫受到伤害
苏州园林(忆江南)
江苏园创作取材于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苏州园林和金陵园林,规划设计采用“集锦式”手法,荟萃了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和南京瞻园等经典名园的各种造园要素和典型景观,山水建筑布局因地制宜,努力营造出不同意境的园林空间,展示江苏古典园林步移景换、咫尺山林的造园技法。小月以为还没有去过江南,所以对这个小园子很感兴趣,不过我认为这园子缺乏了江南园林的灵秀与精致,人工景点痕迹也过于明显。
图注:去到海得那一边-台湾馆,离3号门最近的台湾馆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
图注:101大厦小月可是上去过的哦!不过她已经没什么印象了,那时候太小了。
图注:台湾人在大陆工作,大陆人去台湾上学,两个多年的兄弟一个在台湾一个在大陆相互想念了很多年,照片墙上的故事讲述者两岸血浓于水的情谊。
图注:台湾馆出来就可以前面就是锦绣谷观景台,可以看到这里的全貌,曾经是个垃圾场的地方现在绝对旧貌换新颜了。
图注:离台湾馆和3号门不远处是澳门馆,过来仅合影留念一下而已。因为实在太累了一步也不愿意多走了。
图注:晚上6点准备出门时,内蒙古馆就在门口,已经没有什么游人了,赶紧冲过来和小羊合影照相,身后的路灯也很有特色。
图注:旁边的蒙古包是个商店,虽然下班了但是来自乎市的老板夫妇就住在这里,很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去看看。
图注:套马的汉子前面那两匹马的形态很逼真不错哦。
看点三:领略园艺大师佳作
本届园博会邀请了3位世界顶级园林大师参展,分别是德国的彼得•拉茨、美国的彼得•沃克和日本的三谷徹。他们分别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在北京园博园中建设的展园。也许我不能完全领会大师的意思,但是那种美还是可以感受得到的,在设计师广场的傍晚成为此行的最大亮点,这里也是我们最喜欢的地。
彼得·沃克花园
图注:彼得·沃克花园的主景观,由两排平行的镜墙和中间一排法国梧桐树组成。墙外,是一圈又一圈环形辐射的绿篱和碎石小路。站在镜墙中间,可以从镜子里看到无数个反射出来的自己。据介绍,这个实验性的小花园,是对农业这种人造景观的一次探索,它从一个很小的中心出发,通过辐射状图案和光学几何原理,将花园无限扩展。孩子和那么多镜子在一起,必定是各种兴奋、各种好奇、能够演绎出各种可能,这个环境同时也给拍照带来很多灵感。
三谷徹花园
图注:三谷徹花园的灵感,来自厨房里晾盘子的架子。整个展园是一处凹陷下去的方形花园,两侧是青石砌成的矮墙。走进花园中间最低处的步道上,两侧是两个向上倾斜的山坡,仿佛是伸向天空的手臂。山坡上种满了矮树丛,山坡上空则拉满了平行线,是不锈钢材质,随着山坡的角度倾斜着,像盘架上一个个隔挡,又像船帆。沿着狭窄通道里的台阶走上瞭望台俯瞰展园,有水面波动的感觉。虽然这个作品有点难懂,但小月玩得却很高兴的。
彼得·拉茨花园
图注:彼得·拉茨花园,又名“雾中叶脊”。远看像山谷中一具恐龙骨骼化石。“脊柱”部分是一条进入花园的小路,“肋骨”部分是左右各一排石板,从低到高又回到低,每一块石板的外缘都是曲线的,组成了恐龙的身形。这条“恐龙”就“行走”在一片碎石铺成的山谷中。山谷的外沿种着欧洲赤松、中国红松、元宝枫和蒙古栎叶等。据说游客沿着“脊柱”进入花园中,会有水雾喷出,格外清凉。可惜我们来的那天并没有感受到。
据介绍,在彼得·拉茨看来,在一个园艺博览会上,游客不是花园的主人,他们想欣赏一切,但又不能在一个地方停留时间太久。游客希望看到新颖、超乎想象的设计,但游客能真正记住并理解的信息很少。因此,彼得·拉茨设计了这样一个既可以内观又可以站在山坡上外观,同时具有充分的游客接待能力的花园。
Tips:
1、园博会成人票100元/张,1.2以下儿童免票
2、我们是平日去的,以团体单位和学校为主,但并不感觉人特别多,基本上买票、入园、进入各个展园都不用排队。
3、园博园在烈日下非常晒,所以要为宝宝准备防晒霜、遮阳伞;注意防暑降温多喝水,路边随处都是贩卖车,买水和小食品很方便。
4、游客服务中心有宝宝推车,缴纳押金后可以免费使用,大概4、5岁以下的孩子可用,因为数量不多估计要借必须尽早。
5、由于目前导游讲解只针对团体,不接受散客,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好地了解每个园林的特点,可以在大门口的游客服务中心租讲解机,交押金之后使用一天20元,注意要在晚5点之前归还到该服务中心,这一点要提前考虑在线路规划中。
6、可以向志愿者索要园博会地图
7、园内有电瓶车可以乘坐,现在只售卖单次车票,每次10元每人,只可乘坐一次,如下次再坐需要再次购买车票,但是并非每一个服务站都可以买车票,所以要事先问清楚电瓶车售票处。
8、花车巡游每天上午10点半到11点一场,从3号门前出发,园博大道沿途都可以看到。据说还增加了晚场
9、整体说服务比较完善,几乎每个15至20分钟都有一个服务区,可以吃饭喝水休息,吃饭的地方也比较多,肯德基、赛百味嘉禾一品、仙踪林都有。比较方便,也可以自带水和食品,园博大道旁边有很多椅子,我们去的时候基本随时可以找到座位。志愿者也是随处可见有问题可以随时咨询。
10、相关具体信息可以查询园博会官方网站了解
说几条不尽人意的地方:
1、因为很多地方我都去过,感觉建筑特点虽然都有,但是制作相对粗糙,模仿了景点的形却感受不到魂,觉得这个建筑摆在那里有点不接地气儿。这应该是我觉得园博会最大的问题吧。
2、园子实在太大了,如果想全部细细逛下来大概需要一周的时间吧,而一次100元的门票价格令人却步。(1.2米以下的孩子免票)
3、电瓶车不能招手即停也不能购买通票,给游客造成了比较大的不方便,而如果想去的两个景点相聚不算太远的话,也觉得很不划算,其实此举也使得很多本来想购买电瓶车票的游客望而却步了,实在是个“双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