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思想心得
(2011-08-03 21:39:41)
标签:
杂谈 |
做,先乱做一气地做
做好一件事的前提是什么?为了完美,我们经常这样问自己,问别人。看着一个陌生的事物,对待一种从未接触的处境,如何处理如何解决?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冷眼看着身边的机遇擦肩而过,为什么不尝试一下?你说,没准备好。什么时候才能准备好?什么又叫准备好?要等到尽善尽美的时候才开始做吗?等到你希望的尽善尽美的时候,别人已经成功了。做好之前,一定是要“做”,摸着石头过河的前提是,把脚伸出去,去尝试去实践。
怎样才能把一件事做好?德国的一个诗人曾说,成功就像箭靶子中间的红点。谁也没有本事一下子就射中靶心,但要射中先要敢射箭,就算是乱射箭也好。“乱做一气”总比什么都不做地痴心妄想好!成功的演员明星也是在一些小角色中逐渐出类拔萃,成功的书法家画家也是在无数张作品中脱颖而出,就连那钨丝灯也是爱迪生多少次的时间才完成的。“乱做一气”并不是指毫无章法地蛮干,而是在方法之上去创造新思维,甚至在乱做之前可能得到偶然发现,就像青霉素的发现一样。
别亵渎了简单
心理学上有研究,人脑总是客观地把简单的事物看得很复杂,因为复杂而不敢尝试,因为不敢尝试而抱怨没有机会。其实生活很简单,而我们总习惯忽略简单,最明显的东西往往被熟视无睹,而成功就是在尝试简单事物上的取得成功。就像长岛银行的定位,“让长岛人到自家的银行来存款”,如此而已,难道其他银行没有想过吗?想过了,但没有做。大企业的营销定位往往很简单,简单到其他企业都不屑一顾的程度。企业的定位对象是谁?是对手企业,还是预期消费者?企业定位当然是预期消费者。虽然人脑喜欢把简单的事物搞得很复杂,但是他们接受事物时仍然喜欢简单些容易接受的事物,可口可乐的快乐不是很简单而又很有吸引力吗?
定对方向与迎接潮流
方向和潮流哪个重要?是定好一个方向,还是每次都转向迎接潮流?随波逐流的人大概和潮流很合得来吧。如果一家企业不断地转动方向盘去迎接每一次的新浪潮,那么它的对手就可以放心了,这家公司早晚会被自己累死,因为经营中失去了方向,就和墙头草一样的性质。一个企业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一个积极的理念,一种正规的企业形象。军人之所以是军人,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理念——服从。定对方向,就会顺应变化的潮流,在各种选择中逐渐得到发展,而不是看到一个潮流就扑上一个潮流,那样只会在潮流中淹没。
确立明确的利益关系
行为学中这样说,没有绝对无私的人,人的潜在行为仍然是自私的,所谓的大公无私只是人对人的一种安慰罢了。在企业的字典里似乎不存在“无私”这个词,大家只是利益相关的一群人而已。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处理企业间的利益关系和企业合理运作真得是一件头疼的事。其实俘虏了下属的心,管理者就成功了一半。如何俘虏下属的心,不是简单的企业架构就能解决的,而是要把下属的利益真正地拴在企业上,并让他们明确的知道他们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是一致,让团队的目标与切身利益相关,那么很多事情就水到渠成了。
《定位》读完后,突然觉得有一些思想和哲学真得可以融会贯通,一些新的领域和新的思想角度更新以前的固定思维,可惜我经历太少,写出来的东西都是空乏的理论,没有实际的案例。
前一篇:也许可以这样思念一个人
后一篇: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