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圈效应似乎不适合市场经济

(2011-07-16 21:58:04)
标签:

杂谈

 上了这么多年学,我们广大学子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好学生不仅仅是学习好,其他各方面可能都不错,这便是光圈效应的一个实例。在学校里可能存在这样的优秀人才,他们全方位发展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也许他们在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都是这样,但有一天他们踏入社会时未必这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大学越来越趋近综合化,表面看上去什么都学什么都精通,事实上啥都不懂——正宗的半吊子。就像现在的北大,啥都发展——全面发展,导致教学能力和知名度一再下滑。
这种案例在市场经济中也不乏少见。很多企业打造了一个品牌,就想试图利用这样的品牌效应来带动一个系列的发展,光圈效应在这里奏效吗?联想用电脑砸出品牌,但是没把手机系列打响;IBM用主机砸出品牌,但是没能在整个电脑软件中叱咤风云;美乐啤酒名噪美国,但是美乐系列美乐淡啤不单没打出市场还把美乐给搭进去了。我们不得不承认光圈效益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着极大的消极影响。
企业希望用品牌带动系列,用系列满足所有消费者,但试问哪种商品敢定位于所有消费者,似乎这个世界上还没出现这么完美的商品。要是医药领域出来个“包治百病”的神药,你肯定知道他是瞎掰骗人。同样一个企业在定位上选择所有消费者,无疑是自欺欺人。百事可乐为什么成功?因为它准确定位于青年人。不要觉得光圈大就一定辐射大,万事万物还是在规律中运行的。
很多企业也是误用光圈效应,比如某企业的把A商品的品牌做大,如今大家都知道A商品是好东西,A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了该商品的代名词,甚至成为整个行业的代名词。这是该企业甚是欣喜,把其他行业的商品也挂上A的品牌,搞得跟大杂烩一样,结局必然是A商品的销量下降,其他商品滞销。A商品的品牌打响后,它就代表这个行业的领头羊,人们在心中这样认可了。其他行业的商品也有高端,人们心中也认可了,这样就肯定不会认为A品牌的其他商品质量品味高,结果A系列滞销,A商品可能也好不到哪去,自己把自己的招牌给砸了。
心理学上说,光圈效应是一种错觉的连续性;经济学证明,光圈效应是个赔钱的效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江南雨
后一篇:湖畔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