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因赢了初赛而败了决赛
(2010-03-13 00:00:00)
标签:
杂谈 |
人生好比一场马拉松长跑比赛,每个人都是从原点出发向终点进军。与马拉松比赛不同的是,人生的赛场上有着数不尽的初赛,这些初赛不单单是阶段性能力的考验,更是对整个人性驾驭成功能力的考验。很多人的确在初赛上取得成功,可悲的是永远的停在初赛的跑道上,永远也没走出自负的圈子。
《伤仲永》大家都很熟悉,一个神童从小就显现其超人的才干,这在普通的起跑线上胜人一筹,可以说率先在初赛上夺魁。自此仲永周围的人都捧他,他也认为自己达到了别人无法达到的高度,达到了巅峰。也许在那个阶段上是,但人总要发展总要前进,俗话说“不进则退”,到了一定的时间段上,每个人的水平都能达到仲永当年的水平,而仲永仍然活在自以为了不起的境地中不能自拔,“泯为众人”是必然的结果。说的近一点儿,现在童星也很红,但是这些童星跟流星差不多,只不过是在人们的记忆力留下了一道弧线,随即就淹没在人群中了。这类人有一种共性就是在初赛上光彩耀人,但也是因此丧失了冲击决赛的勇气和决心,甚至在为自己初次成功沾沾自喜的时候连机会也白白地逝去了。
不单单是这些所谓的“大人物”是这样,我们也经常犯同样的错误。就说高中生活中的考试,很多人在月考、期中考试时成绩非常好,但往往这些人在综合性能的考试中如高考就败得很惨,反倒是平时成绩不怎么起眼的学生金榜题名。这是为什么呢?专家分析,平时的优等生往往给自己的压力很大,明确的告诉自己的一定要达到一种高度,这就好比长跑比赛中在一开始就用上全力,把每一次都当做终点去拼搏,但不要忘记,人的能力和冲击力是有限的,把所有的能量都耗在初赛和过程中,等到决赛时又凭什么高人一等呢?中国有句古话是“厚积薄发”,你要“发”的是地方,否则那将是一种精神和体力的浪费。更有甚者透支精力,整天忙着打夜灯,把自己的节奏变得比深圳速度还快,可慢慢就可以发现,你越走越慢越走越累,因为你没有资本去奋斗了,眼瞅着决赛场可就是没能力往前走了。
赢了初赛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败于决赛,这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心态。现在的年轻人取得一点成绩以后立即就觉得功成名就了,这种人注定跟决赛绝缘。去年那帮“至上励合”不就是个很现实的例子吗?一群年轻人本可以拥有更高的舞台更好的发展,但他们太高兴太骄傲了,结果只能成为昙花一现的遗憾。而那些真正的聪明者绝不会把初赛的成功看做结局,他们的心很大想要拥有的舞台自然也很大。但他们不会突然疯狂地去向决赛拼搏,反而会放慢一定的速度来发展,因为他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恢复体力从而保证在决赛时能够有足够的耐力。三国曹操身边有个叫做杨修还有一个叫许攸,他们俩就是非常鲜明的对比。杨修的智慧全都表现在浮面,什么“一人一口酥”的这类谜他都能猜得上,表面上谁都没他聪明,在政治场上的初赛他是遥遥领先的,但也从反面上衬托出他的傲气,在关键时候死在“鸡肋”上。而许攸却恰恰相反,在曹操身边并没有故意显现什么大智慧,反倒有时故装糊涂,但他最终得到了曹操一生的青睐,也成就后世明哲保身的佳话。很多人在离决赛终点附近吃力的徘徊,而许攸那样的人却能够稳步轻松地跨过。所以大家很诧异为什么他们的成功如此简单,难道有什么神力吗?不是神力,而是他们知道到底哪点最重要,到底哪些才是人生的至上追求。
不可因赢了初赛而败了决赛,不可因赛场的风景而丢失了决赛的机会,你有能力就要去释放,就要学会敢闯,把所有的体力能力融合成一股不屈的力量,在决赛场上夺得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