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批评别人是种自我满足

(2009-10-24 14:07:46)
标签:

杂谈

 
刚结束阶段性检测,大家的表情各不相同,有愁云满面者有春光灿烂者。这时听到一个劣等生带着三分嘲笑气愤嫉妒的对着一个优等生说,瞧瞧你这题还错,傻子都会做你还错。确实那个优等生错了个很白痴的问题,可是整张卷上只有这一白痴问题出了点纰漏,总成绩还是遥遥领先的。再瞅瞅那劣等生满卷子大概就那白痴的一题得了满分,我诧异为什么他不为自己的失败沮丧反拿别人的篓子寻开心。
也许有些人就是在故意寻找别人的错误中得到快乐,如斯宾诺莎所说,“有种恨是对他人的幸福感到痛苦,对他人的灾殃感到快乐”把批评别人当做一种自我满足,这恰恰反映了自卑的心理小人的心胸。就拿秦桧来说,他千方百计的陷害岳飞,无非是岳飞的能力才干远胜过他,于是他就动用了小人的伎俩,以莫须有的罪名解决了他的心头大患。奸臣大多都是这样,他们受不了清官的清高廉洁刚正不阿,于是只要抓到点问题就开始大做文章,弄得满城风雨。清朝的文字狱也是个典例,在某个角度上说就是因为有些落后腐败分子对文人骚客的妒忌,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批评”的方式湮灭文风,以充分展示自己鄙陋的思想。换而言之,他们惩罚人不是为了让罪有应得的人得到惩罚,而是从批评比自己强的人身上得到快感,得到满足。
其实现实社会这种现象依旧很泛滥,几个月前在网上就疯传江苏省某领导讲话说错字,本来是件平常的事,但这是领导犯错嘛,所以已经发生就以光速传播,所到之地无人不知啊!甚至成了有些人喜见乐闻之事。正如卡耐基所言,“小人总以伟人的缺点和过失而得意”,他们会扬起脖子得意洋洋的说三道四,不停地批评伟人那微不足道错误,更可笑的是他们以此为乐,作为生活的一种常态。歌星影星的绯闻也是如此,在大家嘴里反复咀嚼,非把它嚼酸了不可。
心理学研究自卑的人很喜欢去挖掘别人的缺点,别人越是不好他越高兴。为什么呢?因为他心理自卑,这种心态导致他无法得到自己本应得到的成功,再一次次挫败和失落他已经认可自己的无能,同时也无法接受别人的成就,他认为别人的成功是对自己的否定。于是他就挖空心思的找别人的缺点,不断地攻击并施以鄙夷,把别人的痛苦当做自己的快乐,以满足那颗残缺的心。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上提到这样一个故事,1929年,美国教育界曾发生一件大事,一位叫罗伯特.哈金斯的年轻人一边读耶鲁大学一边打工,竟然受聘为全美第四名的芝加哥大学校长,这在教育界掀起了轩然大波。教育名流认为一个三十岁的年轻人不可能胜任这样一个职位,并把历代人物史实统统摆出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否定年少成才。他们担心更多的是这样一个年轻人会造成他们地位上的转折,于是各种流言蜚语到处都是,他们用言辞强烈批评这个年轻人。但是哈金斯的父亲说了一句,没有人会去踢一只死狗。
是的,没有人会去踢一只死狗。人们之所以抨击批评,是因为他本身有值得别人去嫉妒的优点。有些人听到别人的谩骂指责嘲笑,立即心生沮丧,认为自己就是那么的无能。其实不然,试想谁会闲着没事说死人有毛病。所谓树大招风,能人多遭嫉。但是无论怎样都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如果别人的批评是出于善意出于理性,就不可说是自我满足,而应该积极接受采纳;如果别人的批评纯属嘲笑讥讽目的是击垮自信心,最好的办法就是置之不理,林肯在指挥南北战争时无数人嘲讽他低智商的战略,甚至他身边的将领都不愿意听从这样一位愚蠢人的指挥,当时美国报纸上刊登着一幅漫画,画上画着站在断头台上的林肯,面对这样放肆的批评,林肯未曾言一句。南北战争后有人问他难道不生气吗?他说我不需要去辩驳什么,事实证明我是对的已经足够了,至少我清楚坚持的意义。所以广大优秀者当你遇到指手画脚的局面时,勇敢的往前走,他们只是些跳蚤,去攫取一丁点微热去实现自我满足。
嗨,既然这样,我们又在乎什么呢,循着正确的方向尽管往前走,用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人生吧!
 
 
小序:语文老师要弄个课前五分钟的演讲,而且先从我开始。五分钟讲什么呢,以前可以拿着本书一口气念下去,念完就完,这回不一样啊!我搞了半天也不知道说什么,老师建议文词鉴赏或者是讲个哲理性的小故事,我觉着文词鉴赏大家肯定听着无聊,哲理性的小故事五分钟肯定说不完,毕竟还得揭示道理嘛。于是乎,我突发奇想,写出以上文字,从实际出发,以小见大,第一次尝试,我还是要表现自己的性格,望多多包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错爱
后一篇:旋转木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