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扼杀了野性
(2009-08-11 20:19:36)
标签:
杂谈 |
之前就在杂志论坛中就有很多人在讨论中国教育的弊端,这种以应试教育为主导忽略客观实践的形式,确实是令人忧心。
几年前美国一群教育专家团到中国访问,为了展示我国中学生的风采,上海政府邀请这些专家到上海最知名的一家实验中学去听课。这堂课老师激情高昂,神采飞扬,学生积极踊跃,主动回答问题,甚至回答每个问题都像已经知道答案一样的流利,快到尾声的时候,老师总结了这节课的内容,并问学生是否还有疑问,所有学生无不说自己都明白没有问题,校长眼神中也流露出肯定的目光。可是这群美国专家一言不发,丝毫没有任何满意的表情。临走时,校长迫不及待的问了一句,对这堂课感觉怎么样。老外说:“实在是糟透了,学生竟然没有问题,连问题都没有了还谈什么探索,简直就是扼杀了学生的野性”
专家简单的几句话的确应该引起人们的思考。做实验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先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老师的教育导致学生没有问题,或许在表面上看觉得这个老师太有水平了,这些学生太聪明了,这个学校的教学能力太强了。可是实质上呢,这种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就此终止,他不会自己再往前走,甚至会觉着必须有人在前面领着自己走,路才能走好。潜意识里又形成了思想依赖性,就好比仙人给你了一堆金子,而你只会依赖已有的金子规划生活,但永远不会点金术,怪不得物理化学界的名称单位都是用外国人命名的,中国人只能做个中国制造,很难达到中国创造的程度。
有时候实在是困惑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那些虚脱的荣誉吗?为了这虚伪的东西牺牲了一代代学生的野性,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丧失跨越性思维,这未免也太残忍了吧!教育本来就是育人,为国家和社会酿就新的血液,每种血液都要有自己的型号,而不是书本下的呆子。有时候觉着在这种环境下的学生就像可怜虫,每个学生都在同样的教室里坐的正正规规,老师在讲台上拼命地讲述知识的“传奇”,怎么看都像在训练机器人,而且还认为这种方式是最佳的,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里集中精力,国外的学堂可没费这么大的劲,照样拿诺贝尔奖。
中国的教育在总体上还是突破不了原始的束缚,就说历史学科。日本历史考试卷的题都是对未来的看法,比如日本如果在下个世纪发动一场大战争,将如何调整日本的经济秩序?或者是日本二十年后人口突增有什么看法。答题也很容易,老师会根据学生答案的理由,只要有这种可能就是对的。而中国历史考试经常能把人愁死,非要不停的回顾历史,什么科举制内容,井田制的时期,诸如此类,反正就是硬性记忆,把上到盘古开天辟地,下到当今世界,整个复制在脑子里,慢慢的野性也就在无形中消失。
教育希望把人变成完人,可是在这种强制性学习的状态下,只会把潜藏在骨子里的野性创造性扼杀,使头脑变成一个文字储存库,不会学以致用,那学还有什么用?那些大科学家发明家哪个不是野心勃勃,哪个不是一肚子问题。中国教育却把问题的大门给关上。某一天他们会发现,从校门里出去所谓的好学生竟不会走路,这也太可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