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闭门读书,几近于两耳不闻窗外事。在学校里也是,一层大门锁着一层大门,整日嚼着孔孟大作,吟着李杜诗篇,老师们熏陶学生们要做贤人,既要有秦皇汉武的雄才大略,又要有齐桓公的胸襟大度。经文哲学吞了一肚子,就感觉所向披靡无人能敌,只是纸上谈兵的虚空。
朋友说我口才好,建议我趁假期出去推办会员卡,的确,在学校有点英雄无用武之地,看我怎么大显身手,于是信誓旦旦的跟朋友许诺一天的推办量。我选择了人流量最多的商场,等到差半个小时要下班的时候开始我的工作。信心百倍的站在第一个顾客面前,启齿时竟有几分战战兢兢,对会员卡做了简单的介绍。结果人家连好好瞅我一眼都没有,二话没说把我搪塞走了,接下的几个也是同样状况。
我开始琢磨,平日里能言善道为什么面对面的交流会令我张口结舌,连话都不会说了,一股腼腆的劲上来,思维就全乱了,差点就闹出语无伦次胡说八道的闹剧。脑海里突然浮现了前段时间的研究性学习的校外实践,大家都像是温室里的花朵出了大棚竟不会生存了,当时为了寻找目的地,要求推荐一个人和当地的人沟通,允许我们的正常实践活动并提供场地。结果是到了地方,大家你推我搡谁都不愿去当这个先锋,都说自己从未有此经历,不会!最后当然是不欢而散了。
说话、语言是人生存的必要条件,记得小时候什么都说什么都敢说,大概是童言无忌,有时候别人说一句能回馈好几句。而现在饱读圣贤书,也算是有点思想内涵,但这种封闭式的底蕴反而在心灵上上了锁。学校的深宅大院里,为学生灌输着天文地理,可也用各种规定将学生的羽翼束缚起来,就像你把老鹰放在笼子里养,等它长大后可能只会看着蓝天发呆,飞翔只能躲在梦魇的深处。
多读书多学习是件好事,有益于思想的成长和灵魂的净化,可是很多人常常只会读死书,把所谓的真理当做上帝说的话,深信不疑,那么你永远只会走路,永远不会飞翔,更不知道蓝天的美丽,世界的魅力。
实践是一把金钥匙,让你真正的感受到学以致用,用实践验证的真理将会成为人生的一大法宝,不断地引导你从一个层次走到更深的层次。试想没有伽利略的实践,大家还沉在亚里士多德的错误中,没有比萨斜塔上的实验,自由落体怎么会走上真理的殿堂。
当代的学生伸手中国教育的熏陶,成为应试教育下的木偶,既缺少自己独特的见解,又缺少思维的创新,归根结底就是缺少实践经验。整天躲在温室大棚里,有一天突然出来肯定禁不住风雨的袭击,况且社会这个大课程本来就是一本难念的经。学位在未来可能就是一个标志,学问也就是一门技术,聪明的人是懂得怎样把学过的东西糅杂到现实中,成为自己的资本而不是看得见摸不着的资源。
缺少实践亦如无翼之鸟,心中纵有百般抱负,知识密度不可计量,也只能守着那些世家大作反复吟咏,似井底之蛙,剩下无尽的哀鸣。人生就得不断地去碰壁,在实践中寻找思维上的精华,最后把不该有的棱角去到,做一个内圆外方的人,在社会上成功的处事,而这一切都需要实践来证明。
缺少实践亦如无翼之鸟,别把自己的雄才大略束缚起来,做一只可以翱翔天宇的老鹰,那么现在就开始拍打翅膀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