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唐正直两朝 |
分类: 渔樵夜话 |
屈突通先是隋朝的法官。传说他性子梗直,为人清廉,办事公正,即使自家的亲戚犯了王法,他照样不徇私情依法惩处,绝不关说姑息。
屈突通还有个弟弟,叫屈突盖,任隋的长安令,与其兄长一样,也是个较真的狠角色.这兄弟俩的名声,当时被人编成歌谣在民间传唱,所谓:“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有一年隋文帝杨坚委派屈突通到陇西检查畜牧工作。他人一到陇西,当地干部依照惯例周密安排接待,各种账目准备齐全,上下严阵以待迎检。
不料这位爷这边下轿,那边推开地方官员递上来的牛羊台本账册,自个儿径直走村访户,钻猪圈进马棚,亲自一头一头清点数数。如此这般的几天查点,果然发现了问题。问题还不小。对照给朝廷的上报数字,陇西地区整整私藏了两万多匹马,瞒而不报。
这还了得,回京屈突通直接报告皇帝,陇西地方官员被严厉制裁。
隋末天下乱了,隋炀帝跑到江都,留下屈突通守长安。屈突通表现得绝对忠勇。敌众我寡,他仍死守不降。李渊派屈突通的家僮劝降,他二话不说,杀了家僮;李渊又让其儿子去劝他爹,父子方照面,屈突通怒目直视,厉声对儿子吼道:“昔与汝为父子,今与汝为仇雠”,咱爷俩今天是两个阵营,势不两立!
战至最后一兵一卒,眼看大势已去,无力回天,屈突通宁死不降。他将刀架在脖子上,准备以死殉国。幸亏李渊手下人眼疾手快,从他手中夺下刀来,险留一命。
李渊早就听说过屈突通的正直美名,拨冗亲自接见这位忠义之士,握着他的手甚至连说,相见恨晚相见恨晚!就这样屈突通仍不愿归顺,经李渊反复解释、真诚挽留,敬重加爱抚,才勉强答应为唐朝效力。
直性子的人就这样,一旦应承便忠贞不二。此后屈突通跟随秦王世民讨伐洛阳王世充,不巧他的两个儿子正在洛阳。李世民问他担不担心儿子与叛贼玉石俱焚,他斩钉截铁道:我已老朽,高祖(李渊)礼遇无以为报,既已身许大唐,此正是我报效的机会,两个犬子怎能干扰讨敌大业?!
贞观十七年,遴选凌烟阁功臣,有人对屈突通的入围提出异议,理由是他一身替两朝做事,人格上似乎说不过去。
《旧唐书》的作者显然深解太宗李世民之意,做出了如下响亮的回答:“若立纯诚,遇明主,一心可事百君,宁限于两国尔!”一个人如果他骨子里是纯朴正直的,又遇到千载难逢的英明之主,别说是一身侍奉两朝,就是替一百个君王卖命,也再正常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