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功臣傲娇诫勉太宗 |
分类: 渔樵夜话 |
尉迟敬德本是个降将,从刘武周那里归降李世民。起初屡遭怀疑,只好卖力地表现,外加十二分地小心,李世民面前,那孙子装得绝对到位。
曾在王世充悍将单雄信马下,救过一次秦王李世民,得了一箱金银奖赏;又跟随讨伐刘黑闼,秦王四面受敌,情势危急,尉迟敬德“率壮士犯围而入,大破贼阵,”李世民得以趁机冲出包围成功脱险。经过了这两次,他基本赢得了主子的认可。关键时期他又明智地拒绝了太子李建成的重金拉拢,这就在未来的唐天子那里增加了更多信任的砝码。
当然,真正让李世民视作心腹不再疑心的,是他在玄武门事变中的表现,不光救了主子一命,还亲手射杀齐王元吉,又奉命成功地控制住了高祖李渊,为李世民夺得江山,立下头功。
其实尉迟敬德本不是个装孙子的人,他性子“好直讦”,耿直而口无遮拦。因此一旦完全得到主子的信赖,不再有被怀疑排斥甚至杀头之虞,便原形毕露了。最明显的表现在,“负其功,每见无忌、玄龄、如晦等短长,必面折廷辩,由是与执政不平。”倚仗自己的功劳大,失了分寸,经常同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杜如晦这些太宗皇帝的心腹宰辅当面互怼,跟大家关系搞得很紧张。
太宗皇帝早有耳闻,只是不忍伤及。终于这一天尉迟敬德张狂到搂不住,在天子面前撒开了野。
“侍宴庆善宫,时有班在其上者,敬德怒曰:‘汝有何功,合坐我上?’任城王道宗次其下,因解喻之。敬德勃然,拳殴道宗目,几至眇。”
皇帝在庆善宫宴请群臣,有个人排坐在尉迟敬德上首,他不干了,当场恼羞成怒指着人家鼻子谩骂,你有啥资格坐老子前头?!当众这样,有失体统,坐在他下首的太宗皇帝的堂兄弟任城王李道宗出于善意,好言劝解他,说将军别计较……。不等任城王话说完,尉迟勃然大怒,挥拳砸向其面门,王爷的一只眼睛差点被他打瞎。
大唐掌门人李世民就坐在主位上呢,尉迟您这谁给的胆子?莫非是借着酒劲发泄对朕当年猜疑你的不满喽?!
李世民是何等聪明有城府之人,当面跟一个武夫较真,有失朕的威严。他略作耽搁,示意众卿散去,宴会结束。末了让尉迟留下。来来来,你坐在朕的旁边。
尉迟一时不知天子葫芦里装啥药,太宗却漫不经心地与他聊起了闲天。太宗说:我呀空闲时读汉朝的历史,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为汉高祖刘邦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们,几乎没一个人能保全性命而善终。当时呢我还很替那些功臣叫屈。等我当了皇帝,最初便想着要吸取汉高帝的教训,尽力宽容和保护好有功之臣,进而要设法确保他们的子子孙孙永享荣禄。遗憾的是啊,理想和现实有着你意料不到的距离,当年敢于出生入死的人,如今拿功劳当成了为所欲为的资本,居功自傲,目中无人,横行无忌,甚至连我李家兄弟都不放在眼里了。看到和听到这些,我忽然间明白了和理解了汉高祖,明白了韩信彭越那么大的功臣,为何都被杀了。打江山与守江山,完全不同啊,一个国家,必须有章有法有赏也有罚呀!一味地过分地恩宠,会惯坏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臣下的!
尉迟敬德越听越后脊梁发凉。太宗最后说:今儿个就跟你聊到这儿吧,回去琢磨琢磨,你,最好不要干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太宗皇帝的这一通敲山震虎,尉迟敬德灌进肚子的酒早醒了。
从此他开悟了,活明白了,之后十六年长时间的尉迟敬德,“笃信仙方,飞炼金石,服食云母粉,穿筑池台,崇饰罗绮,尝奏请清商乐以自奉养,不与外人交通。”痴迷于神仙方术,专心炼金石丹药,服云母粉,在府中挖池蓄水构筑亭台楼阁,喜欢绫罗华服美装,好听靡靡之音,抛开世事,与世隔绝,完全沉浸在保健养生之中,一介武夫,一代名将,自动磨去浑身棱角,不问政事,甘心修炼作温柔乡里一安乐翁。
由此而猜想,尉迟敬德的荣登凌烟阁,或者既因为“功”而更因为“乖”(乖有时又被称作明智),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