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宣勤奋踏实,机灵能干,规矩听话。适逢上级选拔培养年轻干部,被推荐提拔,一下子当上了不其县县丞。
不其县归琅琊郡管辖,时任琅琊太守姓赵名贡。赵太守早就听说过薛宣。这一天,他检查工作到不其县衙。不其县令率班子成员毕恭毕敬等着太守批评指导,赵太守却只字不提正事,目光停留在薛宣身上,足足用了大半天时间,连番夸奖他的聪明能干。末了,让薛宣随他前往郡内各县巡查。
薛宣一时不明白太守是何用意,又不便多问,只好乖乖一路陪在赵太守身后,将那琅琊地界转了个遍。
转了个遍,薛宣心想这下我该回不其了吧?接着更让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事发生了。赵太守遣散了其他随员,独独叫上薛宣,高车大马来到了他家里,喝令奴婢传来夫人和他的两个儿子,很是官方正经地与薛宣见面。
薛宣懵了,太守这是做什么?我何德何能,要夫人与公子如此郑重拜见?若说是太守欲招咱做东床快婿,却并未见到一位千金出现呀?
原来一切皆太守赵贡所筹划盘算。赵太守生有二子,自小娇生惯养,纨绔不学,吊儿郎当,他一直为两个儿子的未来担忧。及待听说了管内不其县有个年轻人薛宣,料定其前途不可限量,遂起了个心思,私下里助推这年轻人一把,投进一份恩情,来日薛宣必将回报,俩儿子未来也就有了依托。
今天的这一出,正是赵太守自导自演的。只为怕薛宣将来装糊涂,故专门将他带到府中,奉作上宾,安排夫人接迎,儿子拜见,以隆重的仪式感来打开窗户说亮话。故而酒过三巡,薛宣尚暗自猜测此酒是何名头时,赵太守起身,举杯敬薛宣。薛宣急忙躬身颔首连声“不敢不敢”,赵太守自顾一字一句道:“赣君至丞相,我两子亦中丞相史。”
话说得很直接,薛宣你前途无量,将来干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时,可别忘了给我这俩小子在相府留两个位子!
一直忐忑的薛宣,这时竟然忘了谦虚,顺杆爬道:大人放心,薛某若有那飞黄腾达之日,定当提携贵公子!
这笔风投到此即算达成。随后赵贡关说,先给薛宣升迁做了乐浪都尉丞。算是将其扶上驴送半程。
赵太守眼光够“毒”,薛宣也不负期望。此后若干年间,元帝刘奭手里,他历任宛句县令、长安县令,御史中丞;成帝刘骜时,更是青云直上,先后出任临淮太守、陈留太守、京畿左冯翊,一路政绩突出,官民称赞,鸿嘉元年(前20年)入朝,荣登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数月后,果如赵贡预言,取代张禹,做了大汉王朝的丞相,封高阳侯。
贵为宰辅的薛宣,日理万机,但他记着对赵太守的承诺,很快即“除赵贡两子为史”,安排赵贡的两个儿子为丞相史——相府数百人中仅有的二十名高级职位,忠实圆满地报答了赵太守当年的知遇之恩。
赵贡及其子为此,可是耐心等待了二十多年啊!
赵贡为儿子前途作长线投资,目光之深远、方法之独特,足令人称道矣!当下人们不鼓励啃老,但有个智慧能耐大的老爹还是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