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刺青纹身比现代人有创意
(2012-05-18 16:54:54)
标签:
刺青纹身创意文化 |
分类: 四晃茶屋 |
古人刺青纹身比现代人有创意
时下常看见年轻人前胸后背胳膊腿上纹着各种图案,或一只蝴蝶,或一朵小花,或一条龙蛇,大多则选择大片传统团花图案,陈陈相因,照抄照搬,极少见到让人眼前一亮的奇特创意。在身体上刺青、皮肤上作画,并非什么时髦的东西,更不属于舶来品,我国唐朝时已经很流行了。翻阅史料,发现那时好纹身刺青者,在自己体肤上的美术创造,比现在的年轻人别出心裁多了。
《酉阳杂俎》记载,都城长安有位调皮的少年,叫张干,个性张扬,属于目中无人的狂小子一类,谁都不放在眼里。他在左胳膊上刺上“生不怕京兆尹”,京兆尹是首都的军政最高首长;右胳膊刺着“死不畏阎罗王”。瞧张干这气势,光膀子走在大街上,咱活着不怕你当官掌权的,死了不惧你阎王爷!
蜀中成都街头,有位虎背熊腰的汉子,名赵高,大法不犯、小法不断。赵高在自己的背上纹了一张四大天王之一的毗沙门天王画像,每回犯了事,狱吏要命人“杖其背”,用棍棒打他脊背。行刑手的棍子抡起来,看到天王面目,不敢落下来,赵高因此便免受皮肉之苦,也就更加地肆无忌惮。李夷简任山南节度时,抓住了赵高,命手下棍棒伺候。手下面对他背上的天王还是忌惮不敢抽打,李大人大声吼道:你们狠狠地打,打他个皮开肉绽,打得他小子背上的天王像不在了,不就没事了吗?这回赵高是遇上冤家对头了,整整挨了十天棍子,后背被打得血丝呼啦。可临放他出去时,这位还挺会自嘲的,站在衙门外大声喊叫:你们赔我钱,我要去重新在背上画上天王像。
还有一位也在背上纹上天王,但用意跟赵高截然不同。这位本来是给人家官人赶马车的,地位不高,老婆孩子老小瞧他。他在背上纹了天王图像,告诉老婆他已连通神界,颇得神功。老婆还真信了。每个月初一和十五,他在家中备上酒水菜肴,点上香,脱掉上衣,“使妻儿供养其背而拜焉。”让老婆孩子面对他的光脊背跪拜。不时偷偷扭头后瞄,看着老婆那个虔诚样,心里那个舒坦呀。
一个叫王叼奴的小伙子,花五千两银子,在整个胸腹刺了一幅江南园林图,“山池亭院,草木飞走,无不毕具,细若设色。”山水、亭台、花鸟、草木惟妙惟肖,走在街上,回头率极高。
湖北荆州有个叫葛清的男子,从脖颈开始,通体刺了三十多首白居易的诗。文人骚客常慕名前去观赏,有的禁不住还要考考葛清,试试他是否记得背后刺的哪首诗哪句诗,不管你点到哪儿,葛脱口而出。文人后来给他一身刺青起了个诗意的名字,叫“白舍人行诗图”。
看来,干什么都讲求推陈出新,拾人牙慧、东施效颦难免落入俗气的窠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