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才子唐寅污点人生文化 |
分类: 渔樵夜话 |
我们都知道唐寅唐伯虎是个风流才子,为人轻狂傲世、叛逆鄙俗,热衷于寻芳猎艳、眠花宿柳,同时又是文章巨擘、书画大家,至今演绎他风流韵事的影视作品仍层出不穷,其书法画作更是各路藏家的至爱,价值连城。许多人所不知道的是,唐寅并非生来放浪形骸,最终之所以选择了一条离经叛道的人生之路,是因为正统的体制对他关闭了大门,下了逐客令,而见弃于大明王朝主流社会,其根源在于唐寅自己,因为他年纪轻轻身上就落下一块大疤,这个令人不齿的人生污点,用现代话语表述就是,高考作弊。
后人多认为唐寅科场弊案属于冤枉,这都是为名者讳而遮羞的心理作祟,部分人则出于善良思维定势,疑心唐伯虎那样才华横溢的人怎么会去作弊呢?——明代的科举考试相当难,面对极其难做的八股文铩羽而归者比比皆是。看看事件的真相就会明白,唐伯虎被刑拘判罚,完全是咎由自取,一点也不冤枉。
唐伯虎自幼聪慧好学,早早就成了府学生员(秀才),在吴中(属苏州府)已小有名气,功名之路一片光明。明孝宗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秋天,唐寅到南京参加乡试,高中榜首,摘得头名的“解元”,人称之为“唐解元”。其实在曾经的一次乡试中,唐寅就参与了作弊,只是未被发现。下文会详述这一段公案。
中了头名的解元,唐伯虎在南京以及家乡苏州府声名鹊起,第二年春三月,他意气风发赶赴京城参加会试。在众人眼里,唐解元此次赴京,定会马到成功、金榜题名。明朝那会儿,由苏州往北京,走的是水路,乘船沿京杭大运河北上,转道卫河、白河,一千里涟漪到北京。为节约船资,举子们多合租一船,途中相互交流温习。唐寅与好朋友徐经两人合租结伴而行。这位徐公子家有良田万亩,属于江南的富二代,与唐伯虎早就是诗酒挚友。四年前徐经参加南京乡试,依靠家里有钱,贿赂买通了当时的考官,事先得到试题,拿来与唐寅请教试题做法,因此而得中乡试第四十一名,事后美美地感谢了一番唐伯虎。当然,这一次的作弊,唐伯虎仅仅是帮朋友,但已充当了“枪手”的角色,足以窥见其品质之一斑。
此次二人同船抵京,同住一处客栈。开考之日临近,徐经照着乡试时的路数如法炮制,怀揣大把银钱,找到会试总裁程敏政家,将考试的题目搞到手。回到客栈,与唐寅一起构思试写。以唐伯虎对徐经的了解,他并非完全不知道这个题目的来路,但他不仅未加制止,反而狼狈为奸。——后人认为唐寅冤枉的,正在这一段,理由是那时举子们也像现在的高考考生一样,大考前常会自寻一些模拟题来解答,因此而坚持唐伯虎并不知道徐经拿来的题目就是考题,而仅仅当成了模拟试题。我们姑且认可这一说法吧,那么请往下看事情的发展。
唐寅进入考场,试题发下来,他定睛一看,题目竟然与前几天徐经会同他一块解答的只字不差。这一刻,聪明的唐寅不会还不明白真相吧?恃才傲物的大丈夫气概哪里去了?唐寅默默不作声,因为早已做过此题,因此可想而知,他几乎不费吹灰之力顺利地就完成了试题答卷,交给考官,扬长而去。
事情又是如何败露的呢?在唐寅苏州同乡的朋友里,还有一位同科考生叫都穆,属于头悬梁锥刺股用心苦读的穷小子。考试结束后的一天,唐伯虎一身轻松,邀都穆一起吃饭喝酒,无意间把他和徐经事先得到考题的事说与都穆听。都穆是个真正用功的举子,是凭着一身真本事来考取功名富贵的寒门学子,对于这种凭借家中钱财赚取功名的不正当竞争手段,他怎么能够心平气和地忍受呢?就在唐伯虎与徐经们游山玩水悠闲地等待朝廷放榜时,都穆拜访了朝中的一位马侍郎,期间给事中华昶与礼部的一位官员也到马家。三为官员议论起这一次的会试,大赞江南第一才子唐寅果然是鹤立鸡群,估计此回“会元”定非他莫属。都穆一听,心里更加不平衡了,气愤之下,一口气将徐经如何花钱买题、与唐寅二人事先怎样做就等等来龙去脉,透露给马侍郎等。座中那位给事中华昶可是专管督察谏议的诤臣,回头就写了一道奏折,以“主考程敏政鬻题”上报皇帝。孝宗闻奏大怒,立即敕令程敏政暂停阅卷,撤销其会试总裁职务,听候处置;着锦衣卫速速擒拿科考作弊者徐经、唐寅。
唐伯虎做梦也不曾想到,此次进京赶考,非但榜上无名,反因伙同徐经作弊而身陷囹圄,连番遭受皮肉之苦。唐伯虎的好友祝允明在后来为唐寅写的《墓志铭》中,是这样表述这件事的:“富子既承,子畏不复辩,与同罚。”“富子”指的是徐经,徐经已承认,“子畏”即唐寅,是其字,唐寅也不再申辩,两人一同接受了处罚。案子很快审结,徐经、唐寅均被削除士籍,剥夺其终生参加科举的资格,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释放回老家苏州。这个结果,对唐伯虎来说,已经算够幸运的了,算是朝廷轻饶了他这个从犯。然而,士子们更看重的是一世清名,即使真的才高八斗,干出这种龌龊事来,唐寅的名声是大大受损了。据说,灰溜溜回到苏州的唐寅,不见了昔日风流倜傥的江南才子模样,“眉目改观,愧色满面。”
正是因为这件丑事,彻底改变了唐寅的人生。很有自知之明的唐寅清楚,从此,仕途功名永远跟他说拜拜了。古人云人生“三不朽”,即所谓“太上有立德,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立功”明显已与己无缘,“立言”也因德行缺失而存在障碍,落魄愁苦之下,唐伯虎决定另辟蹊径,以超凡脱俗、放荡不羁示人,给你们展示一个人生别样的图像。——事实上,唐伯虎还真的以他的风流成就了传奇般的人生。但不管怎样令人赞叹与传唱,我们未必就能因其蔑视现实功利(事实上唐寅并非真的不屑结交权贵,曾经就乐呵呵地接受了宁王朱宸濠的延聘,待在宁王府里为其装点门面)、甘于置身体制之外而抵消或无视他人格上的缺陷,应当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