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士子成名的两条道——隐或佞

(2010-07-28 16:58:02)
标签:

士子

隐者

成名

舐痔

老聃

分类: 四晃视角
   “隐”与“佞”,为人处世之道,殊途,可否谓之同归?就个体生命的终极结果来看,都取得了留名,从这个角度,答案似乎可以肯定。若依着眼下的价值观,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欲求取名利者,那“隐”与“佞”,无疑堪做普世首选之道了。

    隐者,是以退为进、以隐求显的人士,如老子之“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是以圣人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等等。说白了,就是你假装不要,东西最后却落到自个儿手里,道理就这么简单。如此看来,古之隐者,祖宗在于老聃。老聃之辈,无为无不为,号称“无为”,终究成就了千古美名,无数人敬仰。至于真隐者,后人又哪里能知道他们呢?他们又哪里会让我们知道呢?

    看出端倪了吧?“隐”其实是为了“显”,是直“显”而不能时的另辟蹊径。看老聃怎么教导的:“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再看他的学生庄子怎么领会引申的:“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则返一无迹;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深根宁极而待”。

    青史留名的隐者,实在是拿自己的人生,作一种风险投注,用别样的方式,求得百世扬名。设想一下,如若他们不是怀着这样的心理,死便可矣,何必做出遗世独立的样子,又要聒噪不息呢?起码,去做个“哪里会让我们知道”的真隐者。

    隐,无须大学问,抱一副愿赌服输的心态就是了,接下来就努力去:标新立异而让人惊,特立独行而让人叹,放浪形骸而让人奇,不取不予而让人赞,执于一道而让人羡。便是了。八百多年前陆放翁就看穿了这一切,有诗云:

    志士栖山恨不深,

    人知已是负初心。

    不须更说严光辈,

    直自巢由错到今。

    比较起来,倒使人觉出“佞”的可爱了。

    佞者,是花言巧语,是奉承谄媚,是不择手段的获取。心里有期望,他们不回避,不隐藏,不做作,一意孤行,不畏遭万代骂名而勇往直前。一旦瞅准权利峰巅,狼狈龌龊攀爬,粉身碎骨,在所不辞。明知不大光彩,执意为之。

    佞者不惜人格,只要能换来上司的欢心,“令色巧言,矫情饰貌”,甚而“刑身(自宫)”、“瀹子(烹煮亲生儿子)”,“舐痔、尝痈(舔屁股、吸脓血)”,都不在话下。

    佞者无视公理,为了个人目的,向来不择手段,悖理行事,哪怕天怒人怨。

    佞者冷酷无情,在他们眼里,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凡可利用者,均可暂作友,凡碍手脚挡道者,皆视为敌,必欲除之而后快。

    看看赵高、严嵩、魏忠贤辈的发迹史,各自的身后,都留下一具具冤魂,传来阵阵骂声。较隐而成名者,代价实在是有些太大了。

    中国历史上,士子为求名而或“隐”或“佞”,都不是寻常人所走的路。人生追名逐利,常情也。期间的挫折与困苦是谁都会遭遇的,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意,顺则快马加鞭,逆则卧薪尝胆、蓄势待发就是了。选择逃逸以期围魏救赵、声东击西、知雄守雌、因损获益,分明是心中有“诈”了,灵魂难再说洁净。反之,也不应背道而驰,泯灭人性,丢弃人格,为一己之私利,丧尽天良去做事。隐者,怎么说于他人无大害,而佞者,因欲利己,必需害人。两相比较,人群奔突前驱的路上,佞,恐怕是更不可取。

    此亦不过纸上谈兵罢了,宁知当今众佞正大行其道呢!有谚为证:

    文凭是个宝,

    能力作参考,

    靠山拿钱找,

    关系最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